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血海深仇永不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8:29 淄博新闻网

  ――访杨寨惨案幸存者刘隆兴、张腾云本报记者 陈道峰 特约记者 闫盛霆通讯员张学淄川区杨寨镇被誉为“江北建陶第一镇”,近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乡镇。人们在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并没有忘记67年前的那悲惨的一幕――杨寨惨案。6月30日上午,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鲁中抗日战争故地纪行”采访团来到了当年惨案的发生地。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淄博大地,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妄图用“三光政策”征服孝妇河两岸的儿女。1938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三)黎明,日军

袭击了杨寨镇杨寨村,共杀害无辜村民169人,其中烧死30余人,20余户被杀绝,800多间房屋被烧毁,制造了淄博抗战历史上有名的杨寨惨案。已是82岁高龄的刘隆兴老人提起当年的悲惨一幕,仍是情绪激动。刘隆兴老人当时只有14岁,他说,日本鬼子在村南一个叫“抽匣地”的地方周围安排了岗哨,架起机枪,对手无寸铁的村民开枪扫射。顿时,100多名无辜的青壮年倒在了血泊里。射击停止后,日军又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来到死难者的尸体堆里,用刺刀连穿了三遍。有个叫高学继的中弹未死疼得直喊,日军端着刺刀走到他跟前,连刺几刀,使他咬牙含恨而死。村民高玉继在这次大屠杀中,因身矮未中弹,被死难的乡亲压到尸体下面。日军用刺刀刺时,他的右肩挨了三刺刀,腰部洞穿两刺刀,全身挨了五刺刀,留下了七个窟窿,满身满脸全是鲜血。他强忍着疼痛,装死趴在血泊中,侥幸没有被穿着要害部位,后来得以幸存。但日本鬼子并不罢休,又窜入村里,挨家挨户杀人、抢劫、放火。村里浓烟四起,没被赶出村外的人到处躲藏。有个叫满康田的村民,起初躲在柴禾堆里。鬼子点火后,他逃了出来,后被两个日军发现,随后两个日军架起他,又把他投进熊熊大火中,待鬼子走后他从烈火中爬出来时,全身顿时成了一个火人,浑身上下全是火,头发已全部烧光,手被烧成畸形,后来虽幸存下来,却成了残废。日本鬼子走后,幸存的群众哭爹喊娘,呼儿唤女,纷纷涌向惨案场地。他们看到亲人有的脑浆四溢,有的断腿缺臂,有的身首异处,也有的肠子流在地上……悲惨之状不堪目睹。张腾云老人当时只有4岁。他的爷爷张星壁、父亲张庆英都在这场惨案中被日本鬼子杀死。由于生活实在困难,他的母亲只好远走他乡。年幼的张腾云是跟着奶奶长大的。从小奶奶就不断地告诉他,要牢记亲人是怎么死的,千万不能忘记这血海深仇。这次惨案,激起了孝妇河两岸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广大杨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起来进行抗日救国运动,誓死为死去的亲人报仇雪恨。杨寨村更是有上百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为让今人不忘国耻,牢记民族仇恨,教育后代,杨寨村村委于2003年8月15日,在惨案的发生地建起了杨寨惨案纪念馆和纪念碑。纪念馆与纪念碑之间苍松翠柏,鲜花盛开,用鲜花摆成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八个字分列左右。碑文中写到:我们要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牢记过去挨打的惨痛教训,团结一致,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