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委副书记:积极探索"商丘模式" 努力构建"和谐商丘"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0:55 人民网 |
《人民日报.海外版》于4月25日刊发专题文章《从“战略决定成败”到“细节决定成败”——商丘招商引资加快发展》,首次提出“商丘模式”这一理念,这是对商丘市近年来以招商促发展做法的充分肯定,也为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在发达地区有成功的“温州模式”,而在地处豫东的欠发达城市商丘,人们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思考社会经济发展的哲学理念,提出了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天字号工程”,注重社会关系和工作细节等,从而形成了商丘经济发展的三大哲学命题:战略决 定成败、关系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并形成了一套结合商丘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也就是形成了欠发达地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模式——“商丘模式”。“商丘模式”的提出,为构建“和谐商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 实现“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向全党提出的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其要求是崭新的,内容是庞大复杂的。 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兼爱”、“爱无差”等,洪秀全设想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状态,等等。在国外,十九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在《全世界和谐》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和谐制度”代替等。多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了科学设想。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谓“这样一个联合体”,则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设想的“和谐社会”。 我们党之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构建和谐社会”列为全党执政兴国的新任务,是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有它实际的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向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社会迈进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逐步变成现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的执政目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证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是进入“黄金发展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一是进入“矛盾凸显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贫富差距拉大。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对整个国家还是某一地区,都必须将构建和谐社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 发展是构建“和谐商丘”的根本前提 “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它和发展有着互相信存的关系。胡锦涛同志最近强调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商丘,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更离不开发展。目前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下,商丘经济、政治、文化已出现初步繁荣,但我们应看到在今日繁荣的同时,商丘和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等状况差别仍然很大。同时,商丘内部仍有大量矛盾存在并日益突出,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有地区差别,个人收入差别、城乡差别,“三农”问题仍然困扰着占三分之二以上人口的农村发展,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环保等事业并不能和改革开放协调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途径只有一个: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地区差别、个人收入差别、城乡差别。目前国家调整宏观政策,实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为商丘市提供了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团结奋进,全力改变本地区落后的面貌。 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一直困扰商丘市近四分之三的农村人口,医治这一顽症的良药也是发展。通过发展可以快速增长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有了强大的经济底蕴作保障,政府才能投资更多资金反哺农村,使广大农村得到实惠,走上和谐社会之路,同时通过发展,也可为广大农民谋求到更多的增收渠道。 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环保的协调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基础。就业需要更多的企业为大家提供岗位;社会保障、科技、文卫、环保的协调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大量的财力和更多的企业只有靠社会巨大的发展来向我们提供。 总之,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正如曾庆红同志所说的那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来进一步促进发展。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党执政兴国才有稳固根基,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才有雄厚基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有现实可能,构建和谐社会才有根本前提”。可见,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根本要求的最好的最具体的表现方式,更是构建“和谐商丘”的根本前提。 三、 商丘的快速发展只有通过招商引资 发展的任务千头万绪,经济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发展。为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国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但商丘市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资源有限,想让大部分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单靠农业是解决不了农民增收的根本问题的,只有走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道路。因为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可使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向企业、向外地转移,从事其它行业工作。同时,他们也可将自己从事农业的生产资料,比如土地等等转让给其他种地农民。这样一来,其他农民也得到发展机遇,增加了发展潜力,进入了新的发展天地。城镇、企业、在外务工人员发展后,又可反哺农业,就业、城乡差距加大、个人收入差距就能逐步得到消除,社会保障、环保、科教、文卫事业也会得到相应解决。 发展是我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党中央号召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必须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欠发达地区更要加快发展,努力与全国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协调发展。商丘市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区,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同时,必须通过招商引资,借资“造血”,激发动力,拉长产业链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更多的农民走出那一亩三分地。 商丘要脱贫就要走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要走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只有靠招商引资。我们商丘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缺乏发展资金,缺乏大的企业,缺乏各类人才和科技。但这些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就可很快得到解决。靠自身积累,不知要等多少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客商投资商丘,不但注入一大笔资金,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同时还带来了高层人才。随着各类项目的上马,企业不仅会用自身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为当地人民带来丰富的就业岗位,还会让许多劳动者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力地促进当地城镇化进程、工业化进程,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四、 用“商丘模式”加速当地经济发展 好的决策会取得好的效果,2004年年初,商丘市擂响了招商战鼓,一时间,商丘市几万招商大军风风火火闯九州,他们利用委托招商、以商招商、能人招商、关系招商、项目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2004年,该市落地招商项目3676个,实际到位资金315.68亿元。 通过招商引资,全市安排23万人就业,其中农民工16万人。去年外出务工141万人次,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回流劳动力11万多人,达7.9%。农民人均收入2056元,同比增长32%,其中务工一项占21%。 招商引资还使一大批符合商丘资源和产业特点的项目拉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据统计,2004年商丘市招商引资项目共上马1792个,占项目总额的48.6%,投资额达80多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成倍地扩大了农副产品加工能力,使一批支柱企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带动发展了相关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招商引资不仅丰富了地税,为乡镇财政收入开拓了一条新路,同时也丰富了国税。据统计,自2004年起,商丘税收在5年中首居新高,增幅25.6%,在河南欠发达地区属于一支独秀。 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发展。商丘市这些招商引资成就的取得,有力地证明了招商引资是构建和谐商丘的必由之路,使全市上下看清了路子,激发了热情,鼓足了干劲,大家纷纷约定力争三到五年时间,使整个商丘市旧貌换新颜,成为河南省最近的沿海城市。沿着招商引资的这条路子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坚信几年后的商丘市,经济将更加富裕,社会将更加和谐。 (作者系《人民日报》主任编辑、中共虞城县委副书记) 作者:江正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