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2日夜到13日凌晨 淮河蒙洼蓄洪区紧急迁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1:27 国际在线

  新华社消息(记者熊润频):记者在素称淮河“水灾标杆”的阜南县王家坝闸旁,熬过了不眠之夜。近日上游骤降暴雨,原预报于12日深夜抵达的第一号洪峰,让岸边警惕守候的人们捏着一把汗。偏是老天“捉弄”:洪峰推迟抵达了。而在此之前,当地最后一批住在低洼危险区的300多户群众顺利转移到保庄圩,至此,蒙洼蓄洪区汛前紧急移民搬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阜南全县共转移群众6398名。

  水位仍在令人揪心地上涨着:13日6时,王家坝水位已达29.13米,超警戒水位1.63米。估计将突破保证水位的一号洪峰,会在13日中午抵达。

  与洪峰的姗姗来迟相比,蒙洼蓄洪区移民主体搬迁在12日就基本完成。12日下午,记者在王家坝看到,蓄洪区低洼地带入口已经单向封锁,只出不进;蓄洪区低洼地带,只剩下上了锁的空屋,不少阻水的违章房屋已经被强行拆除,只剩一堆堆残垣断壁。

  12日下午5时20分,解放村村民刘冠清、郎克英夫妇用农用三轮车装载了全部家当正启程搬家到王家坝保庄圩。提起搬迁,坐在手摇轮椅车上的男主人刘冠清表情平静,独自操持家务农活、已经显出老态的女主人郎克英却泪水涟涟,一直念叨着地里即将收成的大豆。同村村民从去年起就陆续搬迁到三公里外的王家坝保庄圩了,郎克英却因为舍不下家里的四五亩土地不愿意搬迁,一直拖到现在。

  保庄圩,是由国家规划的蓄洪区移民的固定居所。据阜南县委同志介绍,2003年10月以后,蒙洼蓄洪区新建了4座保庄圩,分别是王家坝、老观、曹集席和段台。圩内配套基础设施齐全,将2003年蒙洼因蓄洪转移的库内5331户、19228名群众迁移安置。最近汛情紧急,阜南县抓紧督促没有完成迁移的危险区居民,尽快迁往安全的保庄圩内,仅11日至12日两天,王家坝保庄圩就接纳了300多户迁移群众,搬迁到老观保庄圩的群众更是多达500户。

  记者看到,保庄圩内移民的住房整齐,桥涵、深水井、水塔、公厕、道路、管道等公共基础设施也多已建设完毕,据了解,蒙洼蓄洪区移民建房工程总投资为1549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062万元,地方自筹6432万元,共建房10441间。虽然不远处的淮河惊涛拍岸,但圩内主干道路的新筑和改造工程却仍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俨然两个天地。

  谈到一号洪峰,已迁至老观保庄圩的徐如礼老人早没有了往年的恐惧。他和老伴搬到这里已经半年多了,现在在老观保庄圩的家门口摆着小摊经营小卖部。指着新装的漂亮屋顶,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些都是搬进来后我们自己装上的。以前一发大水我们屋就会被淹,现在搬来这里可好了,大水来不了,屋里住着也比以前宽敞多了,还装了电视、电话,种地时骑着车去,也没什么不方便。”

  将群众转移到保庄圩,既是避洪水之险,更是发展的长久之计。据悉,蒙洼蓄洪库是淮河流域第一座调洪设施和安全屏障,防洪堤长95公里,人口15.2万,耕地18万亩。当蓄洪水位29.00米时,库容可达9.6亿立方米。县委的同志说,虽然保庄圩里农民距土地较远,目前设施也还不够完善,但毕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周而复始地遭灾”,“可以过上遇险不慌、安居乐业的生活了”。(来源:新华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