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千年古都的形象大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1:37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千年古都的形象大使(组图)
张锦秋院士

千年古都的形象大使(组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

  记者李华实习生李现

  一个建筑师的最高理想,就是当人们谈到他的名字就会想到一座城市;或者当人们谈起一座城市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他的名字。当张锦秋1966年来到西安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40年后这座城市与她、她与这座城市将会密不可分———张锦秋成为了这座千年古都的形象大使。

  翻开张锦秋女士的履历表,从1966年至今她的工作单位只有一个——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在西安40年的工作经历,最终造就了张锦秋这位中国建筑界惟一的女性建筑设计大师。2005年7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获得了西安市首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1966年,张锦秋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来到西安。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建议,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可以在大雁塔附近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当时这个任务交给了西北设计院,张锦秋成为该项目的负责人,这是张锦秋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博物馆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任务书上只有一句话:“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对“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这句话,张锦秋的理解就是作为建筑物的博物馆,在建筑艺术上也要达到这样一个水准。虽然建筑物所要求的功能容易达到,可是要实现“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就比较困难。张锦秋所在的西北设计院一共做了12个方案,包括四合院、下沉式的现代建筑、窑洞等等。张锦秋认为,唐代是陕西悠久历史长河中最辉煌的一段,所以她设计了一组唐代风格的宫殿。这个方案以恢弘博大的气势将唐代建筑的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融合在一起,最终获得了认可。如今,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之一。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是张锦秋积聚了多年的才华、知识和创作激情的首次宣泄。她以其女性建筑师特有的细腻,设计了这座依岗面湖、周环草坪、碑身挺拔、尺度亲切、唐风十足的纪念碑。她不忘将碑主的《望乡》诗文和李白悼其逝世的《哭晁卿》诗篇以草书体镂刻于碑身两侧。碑顶碑栏饰以日本樱花和中国梅花,以及日本遣唐使船的浮雕,使整座纪念碑气质古朴,具有深邃的中日文化内涵。

  以这座纪念碑的成功设计为起点,张锦秋在建筑设计界脱颖而出。被人们誉为“三唐工程”的唐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唐艺术陈列馆,法门寺总体规划及其博物馆和寺庙建筑群、华清宫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一个又一个具有浓郁唐风唐韵的建筑构思倾泻到图纸上,又走出图纸,化为一座座实实在在的建筑物,这些新唐风建筑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成为西安市城市建筑的标志性景观。在钟鼓楼广场的设计中,张锦秋运用城市设计来处理城市公共空间,构筑了地上、地下、室内、室外融为一体的立体复合空间,为古城西安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工程竣工后对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西安的“城市大客厅”。

  作为建筑师,凡是破坏西安风貌的建筑张锦秋一律不做,因此有人说张锦秋是位不好合作的建筑师。曾经有一个开发商想在西安钟楼的北边某个地段搞一个大型的商业建筑,他们的目标就是“新特奇”这三个字。开发商慕名想委托张锦秋做设计。张锦秋一听当时就说:“哎哟,你们要做‘新特奇’那就到城外去做,离钟楼太近会影响到古城风貌。”可是开发商说想靠着钟楼做招牌,不想到城外去做。“反正最后没有谈拢,后来人家再也不找我了,建筑师投开发商所好是不行的”。

  “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这是张锦秋的恩师梁思成先生对建筑的理解。她说,“梁思成先生给我树立起了一个人生奋斗的标杆,引导我一生为之努力”。张锦秋师承梁思成先生建筑理念,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和“和而不同”的创作观。她的一系列浓郁唐风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增添了西安古都的风采,彰显了大唐文化的神韵和气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又具有良好的现代功能和审美情趣。

  40年来,张锦秋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古都西安的保护和振兴。“2001年,她出任西安市形象大使。在建筑创作的天地里,我近乎于中国古代的工匠,或者更像一个写小说的文人”。在获得西安市首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后,张锦秋说:“我现在已经进入古稀之年了,我愿意在有生之年继续为西安古都的建设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张锦秋的名字如同她主持设计的那些气势恢弘的建筑一样,将永远记录在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坐标中。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