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们临终前还惦记着讨还公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3:48 新民晚报

  许多知情者致电本报962288热线,讲述“生死簿”上幸存劳工的故事——他们临终前还惦记着讨还公道

  新民晚报东方卫视东方网“寻找‘生死簿’上的幸存者”特别报道

  9:30上海

  一本“生死簿”,揭开了一段沉痛的历史,更触及了不少读者心中的痛处。本报发起“寻找劳工‘生死簿’上的幸存者”活动2天来,许多知情者给本报962288读者热线打来电话。

  “‘我可以什么都不要,但必须要日本人道歉!’父亲在弥留的时候,还一字一句地对我说。”一提起父亲张子明,家住安徽蚌埠的张霞女士在电话那头几次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今天上午9时30分,她又给本报发来传真,证实他的父亲就是“生死簿”上的237号劳工张子明。

  张子明是安徽人,二十几岁便父母双亡,只身到上海谋生,他要过饭、在码头上当过搬运工。1944年7月的一天,24岁的张子明被一则招工通告骗去了日本北海道。

  “父亲每次给我讲起这段往事,总是含着泪,他说自己能活到今天不容易。”张霞说,她的父亲在世时告诉她一起被抓到北海道去的中国劳工有近三分之一被打死、饿死、累死、病死。

  张子明还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一些患病的劳工被送到卫生所,打了一针后就一命呜呼了;中国劳工去世后,日本侵略者就把尸体扔在装煤的推车里焚烧……

  长期在矿井下挖煤,吸入了过多的煤炭粉尘,而这最终要了张子明的命。2003年,84岁的张子明因为肺部疾病带着冤屈离开了人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张霞正在准备起诉书,要求日本政府还父亲一个公道。

  非常凑巧的是,另一位读者打来电话,提供了张子明的队友243号劳工严德馨的线索。记者联络到严德馨的儿子严跃良,遗憾的是,他的父亲在去年大年夜的晚上离开了人世。

  “几十年了,父亲总是不愿提及这段往事,在去世前,他把这段往事写了下来。”严跃良说,他的父亲当年在路上看到招工启事,就去报了名,谁知一去就丧失了自由,吃尽了苦头。“一定要讨还这笔血债!”老人在回忆录中写下这句话。

  60年过去了,许多名单上幸存的劳工已经带着痛苦的记忆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但是日本亏欠中国劳工的这笔债,后人不能忘却。本报记者钱滢瓅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