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撞击余思:“杞人”何时才能不“忧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9:31 人民网

  2005年7月4日,NASA的“深度撞击”探测行动吸引了全球无数的眼球。由于国内媒体的大量宣传,这次“深度撞击”的探测行动在国内的关注程度远高于之前的惠更斯探测器降落土卫六和苏梅克探测器降落在爱神星上等探测行动。新浪等门户网站不仅设立专题报道,而且还做了一个“你认为本次撞击彗星会影响地球吗?”投票调查,从投票的结果来看,投票中的有大约28.2%(17650人中的4977人)认为对地球“会有影响”,还有大约23.27%左右的人(4107人)认为“不好说”,而认为“不会有影响”的只有48.53%(8566人)。从这个

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出相当多人还是对此次撞击行动担忧的,而从留言中看出网友们担心的主要是撞击会影响彗星的轨道,威胁地球的安全。

  竟有如此之多的人担心这次在1.32亿公里之外的撞击会危及地球的安全,这大约是公众受了电影《深度撞击》、《绝世天劫》等灾难片的影响,潜意识中就对天外威胁具有恐惧感,而没有根据常识估算一下可能带来的影响。其实只要用中学的物理中学过的动量定理(NASA给出的数据为撞击器质量为369公斤,而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的质量大约10万亿吨)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知道这次撞击对彗星速度的影响即使是以毫米/秒为单位,结果的有效数字也会是在小数点后4位,专家把这次撞击比做“一只蚊子撞击一架波音767飞机”还是十分形象到位的,而这次撞击对彗星轨道的影响与木星等大行星引力摄动产生的的影响相比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坦普尔1号彗星的轨道根本不与地球轨道相交,即使距离地球的最近点也要在7400万公里之外,这颗彗星根本就不存在撞击地球的可能,担心这次撞击彗星会影响到地球安全根本没有任何必要,这种担心的确成了一个现代版的“杞人忧天”。

  虽然不是所有的小行星和彗星都没有撞击地球的可能,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实在是太小太小了。在太阳系中,由于木星、土星的质量远远大于地球的质量,这两颗行星对彗星和小行星的引力也远大于地球,它们对彗星和小行星轨道产生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彗星和小行星不会深入到太阳系内部与地球轨道相交,也就大大减少了撞击地球的可能。同时,既便是与地球轨道相交彗星或者近地小行星,由于与地球的公转周期不同,并且彗星和小行星的轨道很容易受行星引力摄动发生改变,所以撞上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据估算,能够威胁到人类的天体撞击事件至多也要几千万年才可能出现一次,可以说出现天体撞击地球对人类的威胁远不如海啸和地震。另外,国际天文学界已经建立起对近地天体监测的预警网络,密切监视着可能产生威胁的近地天体。同时,科学家们也正在研究对这种威胁的应对策略,这次“深度撞击”的探测计划,除了对彗星进行探测之外,也为如何消除天体撞击地球的威胁研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相信将来如果出现了天体撞击地球的危险,人类也完全有能力去消除。现在人们担忧这种危险实在是毫无必要。

  虽然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但是从以前的诺查丹马斯预言“地球1999年大劫难”,到许多邪教都宣扬的“地球就要毁灭”,就算是子虚乌有的天外威胁总会有人相信,有人担心,甚至有人恐惧。否定这些没有任何必要的担心本来只需要具有一点科学知识就够了,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这些“天外威胁”担忧呢?这里面的确有人们对自然力量总是感到畏惧,对自身力量感到微薄的心理因素,《深度撞击》等科幻电影正是反映了这种畏惧。如果说担忧自身安全威胁是人的正常反应,不过对威胁是否存在不加思考就开始担忧,甚至相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则不能不说是一种轻信的表现。通过思考对这些威胁是否真的存在进行甄别本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问题,只要具有一点常识和怀疑的思维方法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人们通常缺乏的正是怀疑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的欠缺使人们往往不能有效的使用自己已经拥有的科学知识进行思考,而容易流于人云亦云,成为众多轻信者中一员。

  如何让人们不再“杞人忧天”?,恐怕科学普及是唯一的手段。科普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让人们能够依据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来分析和认识这个世界。科普除了对知识的普及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对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普及。如何让公众能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认识问题确实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科学太重要了,不能仅仅靠科学家来完成。”也许只有通过教育、传媒的共同努力,才能让科学精神真正融入到公众的思想中,才能让人们再也不会“杞人忧天”。

  作者:网友:酷爱星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