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让老字号 就这么老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3:55 贵州都市报

  “中华老字号”贵阳仅一家

  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已拟就《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规范》),重新制订了“中华老字号”企业和品牌的认定条件,只有经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且至少有50年历史的企业才可能入选。《规范》经过公示后,将以国家行业标准公告的形式出台。此举意味着14年前由原国家内贸部组织评定的1600余家“中华老字号”将面临大考。据统计,目前

全国1600余家老字号企业,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破产的约占20%;有品牌、有规模且经济效益好的仅占10%。记者咨询了贵阳市多个部门,发现竟无法了解到贵阳市目前究竟有多少家老字号。仅凭记者的部分了解,估计目前贵阳拥有“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企业仅“同济堂”一家,更多挂牌或没挂牌的老字号大多还处于作坊式经营,与外省老字号咄咄逼人的拓展势头相形见绌。新规即将实施,对贵阳的老字号来说,将带来不小的影响。

  “本土”节节退 “外省”步步进

  据了解,老字号多分布在餐饮、商业、传统制药等行业。目前贵阳市具有50年以上发展历史的老字号估计至少有20家,但由于经营不善及旧城改造搬迁等原因,不少老字号正逐渐从商业旺地消失。荷叶糍粑店曾是贵阳名小吃店,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现今,由于城区改造,从解放前就一直在云岩电影院旁经营的糍粑店现已搬迁至永乐路;雷家豆腐圆子红火了几十年,如今萎缩到仅有一两家小门面。不过,据业内人士估计,贵阳70%的老字号仍处于作坊式的发展状态。相比本土老字号的疲软不前,外省老字号就显得咄咄逼人。据了解,2004年9月23日,“老北京布鞋”以专卖店的形式落户贵阳,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在贵阳市跑马圈地,一下子就有了5家分店;现在,“老北京布鞋”的“足迹”已到达凯里、清镇、安顺、铜仁、都匀、遵义、赤水、六枝等地。

  “同济堂”发展有秘方 “亨得利”扩张待时日

  百年老字号“同济堂”经过兼并重组后,也由单一的药店发展成为集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为一体的企业。企业负责人王航总经理说,“同济堂”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除了充分利用贵州本身丰富的中成药资源外,新旧结合,依照市场变化不断改革、创新也是“同济堂”这个老字号能够越走越远的“秘方”。计划海外上市,充分融资又将为“同济堂”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亨得利”是贵阳眼镜市场上经营较好的老字号,总经理黄万明告诉记者,虽然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亨得利的专卖店,但各地都是自己生产、自己管理和自己销售,导致各地亨得利“各自为政”,而且,近几年各地眼镜市场竞争激烈,腾不出精力向外地眼镜市场扩张。

  老字号发展 理念是关键

  为什么很多老字号渐渐消失?贵阳市中小企业局刘功夫局长说,很多老字号的经营者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制约了老字号的发展。另外,怕技术流失、被别人盗走也导致经营者不敢大胆融资,同别人合作,这样,他们就错失了很多拓展的机会。贵阳老字号如何做大做强?刘局长认为,老字号本身在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老字号传统的一些工艺、配方以及管理方法都很优秀,所以老字号经营者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使自己的经营理念更贴近市场。同时,经营者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老字号。产品品质、经营方式是不是贴近市场和消费者是老字号成败的关键。“同济堂”就是贵州企业中将传统优势和不断创新相结合的典范。贵州大学经济系蒲清泉教授认为,贵阳老字号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在资金和政策上加以扶持,还可以通过融资、减税等为老字号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 作者:刘中卫周晓玲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