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区一级达标中学昨晚切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5:09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邓小燕

  本报讯昨晚,备受关注的市区四所一级达标中学切出分数线。切线结果显示,鲤城、丰泽两区的考生等级必须为8A1B或9A才有资格被这四所学校录取。

  据了解,在这个前提下,四所学校的非择校生投档线情况如下:泉州一中投档线为40

1.5分,第一志愿有341人参与投档;培元中学第一志愿投档线为369分,第一志愿有160人参与投档,第二志愿投档线为398分,有166人参与投档;泉州五中投档线为418.5分,第一志愿374人进行投档;泉州七中投档线为405.5分,第一志愿334人参与投档。

  四校的择校生投档线将于16日切出,城东中学、泉州九中7月17日上午录取市区统招生(含择校生)。

  非省级课改实验区洛江区仍然按照总分750分进行切线。四所一级达标中学在洛江区的录取分数线见右表。

  切线解读

  市区名额还可增加

  需提醒的是,昨晚划定的分数是非择校生的投档线,择校生的分数线将于7月16日切出。

  据悉,四所一级达标中学面向各县(市、区)的招生工作将于15日进行,若有多余的名额,则调到市区来录取。

  市教育局表示,总的原则是,四所学校的总招生数不变,择校生占总招生数30%的比例不变。

  投档考生这样确定

  有家长问,这个8A1B等级是怎么切出来的?按照文件规定,先按每批次招生计划(含择校生)的1:1.2确定最低入选考生等级。统计数据显示,四所学校今年在市区的招生计划总数为1956人,而考生等级为9A的为1235人,等级为8A1B的人数为1215人,一共是2450人。故8A1B以上等级的考生都有资格冲刺这4所学校。然后再以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和依据志愿顺序参加投档。

  各校按先统招后择校的原则进行,先录满非择校生,再录取择校生。即如果考生甲第一志愿报考了泉州五中的择校生,第二志愿报考了培元中学,他的分数没达到418.5分,但达到培元中学的投档线了,那么他就可能被培元中学录取,而不是被泉州五中录取为择校生。

  同分考生这样录取

  投档时实行差额投档,即按学校招生计划的1:1.03比例投档,若最低分出现若干考生同分,比如:有若干名报考泉州一中的学生分数同为401.5分,则同分考生一次性投档,招生学校依据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居后的5%考生参照综合素质的评定结果,进行自主择优录取。但按文件规定的七种照顾特征的考生应优先录取,招生学校不得退档。

  面向外县这样录取

  四所一级达标中学在非课改实验区招生,不统一确定最低录取分数线,但要向社会公布四所一级达标中学在各县(市、区)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洛江区根据考生的志愿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档直至完成各校计划。

  四所一级达标中学在课改实验区招生的最低控制等级和分数线不得低于中心市区(鲤城、丰泽)各一级达标中学招生的等级和分数。

  报考五年专可放弃

  综合素质评定合格以上(含合格)和学科等级有“D”级的考生可以参加三级达标中学学校及一般高中的投档录取。有填报五年专师范类志愿的考生,如果入选一级达标中学,且愿意放弃五年专师院类志愿或经面试落选的考生可以参加一级达标中学投档录取。五年专面试工作于今日展开。

  各校招生计划

  泉州一中高中计划招收新生14班、728人(择校生218人),其中向市区鲤城、丰泽招收492人(择校生164人);向洛江招收80人(择校生24人),向各县(市、区)招收156人(择校生30人)。

  泉州五中高中计划招收新生14班、728人(择校生218人),其中向市区鲤城、丰泽招收532人(择校生176人);向洛江招收40人(择校生12人);向各县(市、区)招收156人(择校生30人)。

  培元中学高中计划招收新生12班、624人(择校生187人),其中面向市区鲤城、丰泽招收460人(择校生149人);向洛江招收60人(择校生18人);向各县(市、区)招收104人(择校生20人)。

  泉州七中高中计划招收新生14班、728人(择校生218人),其中向市区鲤城、丰泽招收472人(择校生158人);向洛江招收100人(择校生30人);向县(市、区)招收156人(择校生30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