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生存大赛”是作秀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9:06 新民晚报

  每年暑假,大学生“生存实践大赛”总能引来关注。愈来愈热闹的“大赛”也逐渐引起了高校师生的争议——大学生“生存大赛”是作秀吗

  每年,华东理工大学的大学生“生存实践大赛”都引起各方关注。眼下,全新改版的比赛又在北京上演。无独有偶,温州医学院一批大学生也来到上海“生存实践”。对于愈来愈热闹的这类“大赛”,高校内老师和同学有着不同的看法。

  学生比赛媒体起劲

  口袋里只有150元钱,靠它你必须在北京度过13天;你可以找工作,但找到的工作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对应——这是最新改版的第五届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生存实践大赛”的具体规则。前几届比赛,要求学生带50元,在上海邻近的城市过一个双休日。与之相比,今年的比赛时间更长,难度更大,引来不少媒体的关注。“新闻媒体乐此不疲的介入,为这一活动的作秀起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一位高校教师直言不讳。

  应该吃苦却住宾馆

  比赛自本月11日开始,3天过去了,参赛的15名同学中的大部分找到了工作,暂不必为“生存”担忧。不过,学化工的同学去卖手机,学数学的同学去酒吧当服务生,还有的去当群众演员,与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与此同时,学校为保证学生安全,比赛之初数日,为参赛选手安排了宾馆住宿。原本为“吃苦”而来、为“生存”而战的大学生选手,日子过得不错。

  这几天,上海师范大学校园内来了一批温州医学院的大学生,他们选择上海也来搞“生存大赛”。

  而在全国其他地方,类似的实践活动亦在热闹进行中。

  如此锻炼意义不大

  “没有必要为大学生生存技能搞什么突击培训,这样的比赛更像是一场作秀。”针对愈来愈热闹的“生存大赛”,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提出质疑。他认为,任何一个人,在面临绝境时都有求生本能,高校应节省有限的资金,支持那些更能锻炼大学生生活和生存本领的实践项目。顾教授说,事实上,大学生毕业后很少会有人处在“生存大赛”所设定的那种环境之下,因而此类活动没有现实意义。

  磨练意志自有魅力

  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心理辅导员张海燕教授持不同观点。她说,“生存大赛”虽然参赛人数不多,时间也不长,却是大学生一次难得的磨练精神意志的机会。

  华东理工大学大三学生李雪峰曾参加上一届“生存大赛”,今年他又来到北京。他说,去年在苏州的经历让自己由一个懒懒散散的人变成了一个勤奋上进的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负责学生实践工作的学生干部王梦梦,对比赛有另一种体会,她说:“要说‘生存大赛’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能力有多大帮助,看来做不到。它最吸引人的其实是挑战困难的魅力,如同登山,那种克服困难登顶后的喜悦,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这才是‘生存大赛’应有的题中之义。”本报记者张炯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