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争鸣:廉洁教育能挡腐败民俗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21:37 人民网

  近日,教育部决定今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在大中小学中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除北京外,津、沪、浙、鄂、陕等五省市以及太原、南京、广州、深圳等四城市都被列入首批试点。

  “廉洁教育进课堂”、“廉政文化进校园”、“反腐败从娃娃抓起”……这些反腐专家们的发明创造现在终于正式投产了。不过,对于这些发明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其一,虽然“廉洁教育”四个字过去没有出现在大中小学的课程目录上,但廉洁教

育的内容早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之中、一步也没离开过学校教育。其二,对于时刻与权力打交道的成年人,廉洁教育的效力就已经十分可疑,而对与权力几乎绝缘的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就好似对从未碰过电脑的人进行远程计算机知识教育,效果更显得苍白。因此,我始终觉得,对学生个人而言,进行廉洁教育未必能保证他未来远离腐败。

  然而,教育主管部门和反腐专家们对学校廉洁教育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教育部表示,开展廉洁教育是抵御不良思潮和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的迫切需要。清华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表示,腐败文化已经渗透到学校教育系统,不少学生和社会大众一样已经能够容忍腐败,而且会认为腐败给他们带来利益和好处,必须通过廉洁教育扭转这一现象。显而易见,决策者和专家们对用“廉洁教育进学校”抵抗“腐败民俗学”的扩散蔓延寄予了厚望。

  “腐败民俗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冈纳·谬尔达尔在《亚洲的戏剧》一书中提出的概念。“腐败民俗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笼罩下,“人们很容易认为,任何一个掌握权力的人都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家庭的利益或自认为应当效忠的其他社会集团的利益来利用权力”,并且人们对腐败的愤恨“会基本上变成对于有机会通过不光彩手段营私之徒的羡慕”。简言之,腐败民俗学意味着一种对腐败的认同——也正是任建明主任所说的容忍腐败,且认为腐败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廉洁教育进学校能够抵挡住腐败民俗学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吗?我看几乎不可能。因为用文化的方法固然可以解决文化病,但腐败民俗学恰恰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病症。“腐败民俗学”的病灶不在文化层面而在制度机制层面。人们之所以为腐败民俗学所俘虏,乃是因为现实中缺乏有效惩防腐败行为的制度机制。当权力得不到有利的制度约束,腐败者能够轻松地逃避法律的惩罚,人们感觉不到“伸手必被捉”的畅快,就会被“悲观的怀疑”所笼罩,直到认为腐败这种反社会行为是正常的;更要命的是,当“腐败民俗学”形成之后,任何大张旗鼓的反腐败“运动”都可能加剧传播“悲观的怀疑”,不断扩散这种病态文化的影响面。因此,只要有效惩防腐败的制度机制缺席,“腐败民俗学”将无孔不入、所向披靡。

  事实证明,在汹涌的社会文化面前,学校教育构筑起来的道德防线往往显得不堪一击。根源于制度机制缺陷的“腐败民俗学”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病态文化,制度机制漏洞存在一天,这种文化对人们美丽心灵的杀伤力就会不断增强——对于那些未经世事、思维活跃、免疫力低的青少年而言尤甚。进入课堂的廉洁教育无法触动腐败民俗学的根基与力量源泉,只能进行些许虚弱无力的抵抗。

  的确,腐败民俗学正入侵校园,侵蚀着国家未来的主人,情势紧迫,我们必须有所作为。然而,我们更要头脑清醒。若是忽视了制度机制的根本重要性,只期望圈出一块净土、用对学生的廉洁教育阻挡腐败民俗学侵入校园,那失败的概率往往大于成功的可能。

  作者:网友:毛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