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纯新:38岁,那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23:07 青年时讯

  人物档案

  他,1957年生人,是人众人教育(GROUP)的副董事长,中国体验式培训最初的几位创始人之一。据说“拓展”训练一词就是从他们开始叫响。

  从10年前开始,他就为新华社、联想集团、IBM、惠普、通用电气、康柏、中粮、诺基

亚……设计和主持过培训项目;“人众人”全国20多个基地,大部分由他参与选址和设计建设。近些年来,他潜心体验式培训理论的研究,着手行业安全和技术标准制定的准备工作。

  他看上去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但实际上他可以翻越人迹罕至的高山,也曾攀上几十米高的冰瀑布。有他在,培训员就感觉身边有一棵大树。他叫王纯新,一个能文能武的中年男人。

  A 讲的最多的是他们的大老板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跋山、涉水,终日在外风吹日晒的人学的专业竟然是历史。

  王纯新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84年毕业后在北京一所培养领导干部的学院执教。当时一千多人一个班,学员只为拿一个文凭,学习兴趣不高,下面织毛衣、聊天的,甚至带孩子来做作业的都有。王纯新觉得这种灌输式的培训方式根本达不到效果。那么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效果呢?他在苦苦思索。

  和王纯新同时,还有几个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时任中组部培训处处长的刘力,现“人众人”董事长。

  1994年,刘力和他的同事带着一同开发的领导艺术课程为王纯新所在的外经贸部企业做培训。有意思的是,刘力要求培训最好在郊区自然环境好的地方进行,一部分课程居然还要在山上讲。虽不知原由,王纯新凭直觉找到了素有“万里长城之最”称号的司马台,并在一周之内四上长城踩点准备。

  参与的、活动式的、经验分享的培训,令学员们兴奋而投入。最后在讨论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时,课堂居然被搬到了长城的烽火台上,创造了震撼的效果。

  这次偶然的机会,两人相遇,共同的志向让王纯新异常兴奋。以至于当刘力透露出正在策划创立一个全新意义上的体验培训机构,但实际运作“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王纯新就毅然抛开了令当时多少人羡慕的铁饭碗,投入到最初的创业中。“当初并没有想到今天这样能做出一个行业,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令人激动,我们不做将来也会有人做。我们做可以早一点。”他们这样认为。当时王纯新38岁,觉得那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王纯新很谦虚,采访中,他讲的最多的是他们的公司,他们的团队和他们的大老板刘力。说到自己,他总是寥寥数语带过:“我做过杂志,搞过学会,又做了10年拓展。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赶上了,做的事情都和大背景相关。”

  B 有人选择抱怨,有人则想到了杯托

  这次合作也让刘力发现王纯新是拓展方面的人才。

  王纯新喜欢思考,好像总能想出新奇的点子,中国规范的体验式培训设施很多都是他设计的。

  从“人众人”第一个训练设施的设计建造,就显示了他的设计天赋。两面成120度交错竖立的水泥墙,连出一些金属架子,这样水泥墙可以用作攀岩,连出的金属架子可以作断桥和空中单杠等。

  能够创造或改良这么多训练设施,王纯新认为得益于他4年空军的经历。那时,他负责模拟舱的维护,经常与设备、仪表、机械制图打交道,善于思考的他不断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把这些全部转化到拓展培训中来。

  “创造发明其实一点都不难,难的就是一念之间。比如拿纸杯子烫手,有人选择抱怨或凑合,而有的人则想到了杯托。”他说。

  听王纯新的员工说,“人众人”20多个基地大部分是他参与选址建立的。问起具体数量,他竟一下子说不出来,想了半天,数了半天才说:“至少15个,此外还有支援别的培训公司建的四五个。”

  寻找基地时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提供场地,但更多的时候需要亲自考察选择。常常是一张地图、一部车,挑出一定范围,设计好所有的路线和方向,然后背着大军用行包,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一一搜寻。

  对于选择基地,王纯新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首先要有山有水,是风景好的地方,距离市区不是特别远,又有一定的距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次要有食宿、培训场地等基本设施。王纯新认为,体验式培训要有五个条件:审美、挑战性、趣味性、教育性和逃避性。所以,要真正达到培训效果,就要使学员跳出熟悉的环境。距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是到北京郊区,不到1小时的车程刚刚合适;但如果是到海边,3个小时人们也不会觉得很远。

  C 这个差价,卖的就是“体验”

  当年,体验式培训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的时候,人们纷纷怀疑这种看似嘻嘻哈哈,像做游戏的培训方式。作为“过来人”,谈到创造一个行业的困难,王纯新只用一句话概括:所有企业遇到的坎都遇到了。他认为,创业其实不是最难的,因为那时大家都充满激情,不计得失。难的是度过初创和快速发展期之后,企业面对变幻的市场和残酷的行业竞争,重新确定市场和产品战略,发展模式以及内部的规范化管理的阻力。“一个企业最开始的时候有创新精神,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路数就很难改变了。企业是你做出来的,但长大了的企业会反过来桎梏你的想像力和变革的魄力。人的心胸可能会变小,心理也可能会脆弱。”王纯新说。

  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要有新的形式和内容,不是把创新当口号,而是行动上要做得最好,特别是对行业的领头羊来说。

  如今世界正走向体验经济时代,王纯新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为客户创造更多体验。他举了一个例子:必胜客的沙拉为什么大家那么感兴趣,主要不是因为沙拉做得好,而是因为要你自己去垒,无论你可以垒多少,都是你的。这就是体验、是参与,是能让大家兴奋的事情。

  体验的关键就是让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角色,结果不重要,而过程本身就值钱。苹果在家门口卖可能一元一斤,可是去采摘的话可能就要五元一斤,这个差价卖的就是“体验”。“把生意体验化之后就会附加更多的价值,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王纯新认为,不一定所有行业都适合做体验,但服务业最适合,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D 他评价自己当时“不近人情”

  内蒙古的一次临时外训,要在几天时间内搭建一个十几米高的攀岩塔,工人必须连轴转才能及时完工。怎么办,只能狠下心来,看到工人又累又困,倒在地上睡着了,王纯新会立刻把他叫起来干活,他评价自己当时“不近人情”。工头也表示,要知道这么难干,就不干了。但最终完工后,王纯新把这个满身汗泥、胡子拉碴的工头引见到公司总裁和客户负责人面前,告诉他们这个东西是他带人做的,并合影留念。工头的满心委屈和不满全都化为自豪,并和王纯新成了多年的好朋友。“以前是比谁对客户最尊重,谁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现在要更新这种观念,作为客户的企业也要帮助供应商完善、成长,这样他才能为你提供更好的服务。”王纯新认为,尤其是体验经济中,如果你对供应商不尊重,他就很难帮你设计好的体验。

  何况,今天的社会里,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是随时转换的。一次,为某银行客户培训的开始,王纯新就以“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为大家服务,因为我已经享受你们的服务20年了”作为开场白,一下拉近了与客户的关系。

  E 说我是什么就是什么

  虽然初见王纯新的人都觉得他文质彬彬,标准的书生,但他自己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中国人的一种弊病就是喜欢把人分为各种类型,就像京剧脸谱,花脸代表武生,白脸代表书生。而我们这一代人下过乡,当过兵,什么都干过,简历一页都写不下,不能简单地归类,更不能凭脸谱去判定。别人说你像什么都可以,这不重要;关键是你能做什么,你做了什么。”

  他为自己研究历史时做过国家重点项目而自豪,因为那个以古籍整理为主的课题表明了他能坐得住;他也为曾是校足球队队员,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足球赛而骄傲,因为那说明他又能动起来。其实,跋山、涉水、攀岩,王纯新无所不能,他攀登过几十米高的冰瀑布,到过黄河源头,渡暗流上过海岛;看地形、扎帐篷,他精通野外生存的技巧,甚至懂得被蝎子蛰后用哪些方法可以解毒。

  王纯新喜欢一个人亲近大自然,在自然的环境里去感受,去体验。有一年在西藏讲学,他经常利用空当,远远近近地四处游走,考察民俗,寻访庙宇。一次,他独自一人,背着水壶和相机,爬上海拔5000多米的野山。“山根本没有路,中间一段还高度风化,山形十分复杂,大块、小块的沙砾稍一碰触就纷纷脱落,手脚都打滑。一旦滑下去,身上的肉肯定都要磨光了。”是进还是退?

  凭借娴熟的登山经验和稳定的心理,王纯新到底还是小心翼翼地征服了这座高山。但是,意料之外的事又发生了。

  在内地,一般是太阳下山之后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天才会黑,而西藏空气稀薄,太阳一下山,立即就黑,而且立刻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由于事先没有料到,王纯新在太阳西斜的时候开始下山,走到一半,突然之间天就黑了。陡峭的山峰加上不熟悉的地形,下山之路变得异常艰险。回忆这件事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王纯新笑着说:“我的学员组成了四个搜救小分队出来找我”。

  不只是能武,他也能文。1999年,已经做了几年的体验式培训,王纯新就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体验式培训的安全管理规定。内容从最具体的器材操作到安全系统、岗位设置等等十分详细。王纯新透露目前他正在着手做更多有益于行业规范和发展的事。

  做到今天这个地步,作为创业者之一,似乎也可以讲究讲究了,而他还开着1998年买的桑塔纳。7年多,车子已经开了20万公里,别人开玩笑说他“太没追求了”,而王纯新认为自己不需要用身上的名牌来显示他的地位,他有这种自信。

  F 睡在传说中“白毛老太太”常常出没的地方

  体验式培训,常常要带着学员晚上出发,走夜路野外露营。选择的路线既要刺激,也要安全,所以培训师白天都要摸路。在夜间走山路是有一定危险的,因此“光看地上石头就知道走到哪儿了”的王纯新自然而然就成了最佳向导。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他必须在半夜12点左右,一个人走十几公里的路赶回基地安排第二天的内容。一个人在黑夜里,走的多是庄稼地,甚至坟地。“因为不能走村里,怕引起狗叫会惊扰老百姓睡觉”。

  作为体验式培训师,王纯新的胆识让很多人敬佩。他甚至有在基地捉“鬼”的经历。

  “人众人”的老基地原是无人光顾的破旧的院子,其间草深树杂,动物出没,甚至还经常传出神了鬼了的故事。为了让工作人员安心,王纯新决定亲自捉“鬼”。在培训师的宿舍窗外,夜半十分,经常能听到“唉———”、“唉———”的像人叹气声,但是等你到外面去看,却是什么都没有。夜夜的叹息声听得人毛骨悚然。一夜,王纯新蹲到外面,一动不动,静静等候“鬼”的到来。突然之间,“唉———”、“唉———”的叹息声又响起,他屏息凝神,四处张望,还是什么都没有。再仔细听,声音来自树上,他顺声望去,松了一口气,原来是一种鸟的叫声酷似人的叹气。

  老基地还传说有“白毛老太太”出没,致使工作人员晚上都不敢出去。为了让大家放心,王纯新独自一人拿着帐篷一连几天睡在传说中“白毛老太太”常常出没的地方,总算化解了人们的谣言。

  G 遇到这种情况,王纯新也会气得骂街

  因为可能遇到各种意外和危险,体验式培训师一般都持有“水上救生”和“急救”的证书。在红十字会接受培训结束的时候,老师给学生们深深鞠了一躬:“我替那些将要被你们救助的人表示感谢。”那一躬让王纯新触动很大,从此,他把救助别人当作培训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次,王纯新和他的同伴们开车途经山东山区,路上看见一人闭着眼睛在路边坐着。大家都没在意,车继续向前开,王纯新突然打了一个冷战说:“快回去,我没看清那人的右脚。”果然,当拿着急救用品来到那人面前的时候,发现那人的右脚只连着三分之一,他是骑摩托车被卡车撞倒,摩托车的钢铁切断了他三分之二的脚踝。

  “我们经常在外面跑,遇到这种事情很多,但对于那个受伤者,在荒山野岭,他能及时地遇到我们,而且还是懂得急救的人,概率实在太小了,我们不救谁救?”王纯新如是说。

  这个时代,救人不被理解也是常有的事。中午,北京草桥附近,车祸的的姐被卡在车里,满脸挂着鲜血和肉花,只会嘴里轻声呢喃:“大哥,救救我。”在一位年轻人的帮助下,王纯新从车后用力把车座拉开,救出的姐并送往医院,还要像伤者家属一样帮助翻身让医生拍片子。为了不让的姐的家属看到惨状伤心,他还拿来一大堆酒精棉球把伤者脸上的血和肉花都擦干净。年轻的医生看到这种情况说:“你撞的?”

  “不是,我是路过。”“呦,活雷锋呀!”“你丫说话怎么这么不着调!”

  遇到这种情况,王纯新也会气得骂街,但这并不影响他之后救人的热情,因为他把“救人”当作自己的责任,也当作公司其他培训师的要求。

  H 10年,他保留了1.5万张珍贵照片

  和王纯新接触,发现他总是相机不离手,走到哪儿拍到哪儿,甚至每天上下班都拿着相机,“连车祸都拍”。

  他的拍摄很专业,好多作品都被珍藏或奉为经典,公司的内刊《体验》一有空缺就拿他的摄影作品来填充。但他说这都是自学成才,他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摄影组织,当然他有一帮摄影师朋友。

  他的相机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海鸥DF,现在也不过是SONYv1,最小的一款手动数码相机。他笑称自己是“三流的设备、二流的技术、一流的感觉和超一流的运气”。

  他也喜欢和别人分享他的作品,经常夹着一个笔记本,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给别人看,边看边讲,令人惊异的是,每一张照片他都能讲出时间、地点和发生的故事。

  但是,他说:“摄影本身不是我的爱好,我摄影只是为了记录历史。”从有了拓展,他就开始成为拓展历史的影像记录者,一开始几乎所有关于拓展的照片都是他照的。拓展10年,他保留了1.5万张珍贵照片,这还是从海量照片里选出保留下来的数量。

  “对一个企业也好,对一个行业也好,当时人的一些精神面貌,十年的成长历程,这都是珍贵的资料,应该记录下来。”也许是学历史出身,他记录历史的意识特别强。除了摄影,他还保留十年以来的几十套教练服,还收藏十年以来的名片以及早期出版物。

  采访手记

  身边有一棵大树

  海拔800米的山上,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大山洞,山洞中心天然形成一个高不见顶的“大堂”,大堂像八爪鱼一样向四周伸展出数条通道,而其中只有一个通向出口,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出口并且出去。

  洞内悬崖峭壁,缝穴相连,地形极为复杂,而且真正是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只能靠安全帽上的头灯照亮前面的路。说实话,如果没有培训师在,我们真没有勇气走这条路。每到险境,“纯新老师”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像一棵坚实的大树,让人觉得安全,信心倍增。

  认识王纯新就是在“人众人”组织的这次户外体验式培训活动上。当时,他穿着公司培训师的黄色T恤,运动鞋,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他的员工都亲切地称他“纯新老师”,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培训师,只不过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而已。

  后来才知道王纯新原来是人众人最初的拓展培训师和管理者之一,也可以说是中国体验式培训第一代培训师和拓荒者,他不只是把体验式培训当作一份工作,而是当作与自己生命水乳交融的事业。“现代人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生活在玻璃屋子里,很少接近大自然,甚至有报道说一些城市里的孩子到了热带雨林里,戴着手套才敢摸一摸植物,在原始而自然的环境里只感觉到恐惧。这是很悲哀的事。”王纯新说,“其实在自然中我们可以感受和吸取到很多东西。”不仅如此,王纯新认为一个人总是要面对三样东西:自然、社会、自我。这些都需要健康的心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现在的成年人幼年相对缺乏健康心态的培养,体验式培训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一些补偿。体验式培训只是一个工具,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培养健康的心态。”说到体验式培训,他侃侃而谈。

  快50岁的王纯新经常会背着一个大军用行包在外奔波开辟新战场。下飞机、赶长途、徒步跋涉,有时也会花上三两块钱搭上一段三轮。“如果不是感觉很有意思,决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他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