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童话遭遇成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23:07 青年时讯

  7月16日,哈利·波特就要开学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将要讲述哈利在霍格维兹魔法学校的第六年生活,延续和伏地魔的斗争,与罗恩、赫敏的友谊,当然还有他的16岁生日。如果按照JK·罗琳的说法,写完第七本后不再进行任何有关“哈利·波特”的创作,那么书中的哈利·波特将永远是一个17岁的男孩儿。有人评论说哈利·波特是孩子们的天使,更是那些自以为是的成人们的天使!仔细想想,似乎每部经典童话的主人公,都有替换这个句子主语的理由。什么时候你不再看童话,什么时候当你重温童话时,心中甜蜜又辛酸。童

话当然不只属于童年,但童话和成年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可望不可即的感怀。关于童话和成年的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答案。

  答案1

  以儿童文学之名

  还是从《哈利·波特与……》开始,八年的魔幻之旅也许本身就是一个魔法,从魔幻到现实主义,从童话到成年文学,把《哈利·波特》改头换面成一个文学家和评论家都不容易界定的书籍。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面世后,评论家们就不请自来,踊跃发言。不少评论家与《哈利·波特》的发现者巴利、赖文一样,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当时《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被定位成儿童文学中的瑰宝。

  尽管赋予《哈利·波特》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地位,但是这本书仍然定位在儿童文学,大大限制了读者群,而且将使最权威的《纽约时报》书评与《波士顿环球报》不便于、也没有兴趣发表评论,因为这两家最钟情于成年文学与重要著作。没有他们的肯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可能永远停留于儿童文学地位。

  《哈利·波特》的出版社直接联系这两家的评论员,也引导其他评论家与评论机构讨论本书的成年文学地位:“罗林创造了一个完全现实主义的魔法世界,语言、情节以及正义与邪恶斗争的主题,都与英国文学的百年传统一脉相承。”

  从1999年2月14日起,《纽约时报》书评开始发表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评论,评价的内容很成年:“本书大部分章节,人物塑造都非常全面、深刻,与整体陈述也非常一致,故事情节有趣、感人……作者罗琳是位30岁的单身妈妈,她就像主人公一样,历经磨难,超越了麻瓜,创造了一个独具个性魅力的世界。”随后,《基督教箴言报》与《波士顿环球报》都发表了类似书评。

  这几份书评不仅奠定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成年文学地位,而且很快将它推上了《纽约时报》与《波士顿环球报》两个美国最权威的畅销书榜。《哈利·波特》转型成功,这个大小通吃的定位也让它走上了多元发展的道路。

  虽然距离新书发布还有几天,但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封面设计早已完成并通过媒体公之于众。英国儿童版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封面由杰森·克洛克夫特绘制,书中的两个灵魂人物,哈利·波特与邓布多利教授挥舞着魔法棒,被熊熊的火焰包围;成人版用的是迈克尔·瓦尔史密斯的一幅摄影作品,一本封面破旧的书。

  答案2

  这些大人有点怪

  在童话故事里,总有些把成年人当作主人公的少数派。这些超龄的绝对主角大都分为两种:超人或者怪人。童话作者们很羞涩,纵然头脑里的想像力呼之欲出,可随便加诸一个性格随和的大人总是觉得别扭,仿佛不古怪就不好意思赋予他们那么多绝妙的能耐。如果碰巧“超”、“怪”二者兼备,这些童话必定会被很多人的记忆筛选、保存。

  《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是特拉弗斯系列作品的第一部。这些以玛丽·波平斯阿姨为主角的童话一共有六本,发表于1934年。玛丽·波平斯阿姨在外表上与普通的家庭教师毫无二致,她有着瘦高的身材、挺括的黑头发、严肃的黑眼睛、粉红色的脸颊、荷兰玩偶似的翘鼻子,常带着一把鹦鹉头的伞和一个毯子缝成的手提袋。

  但实际上,玛丽·波平斯阿姨不是普普通通的人,她有许多魔力,比如,她那个写着“睡前一茶匙”的瓶子,能倒出来草莓汁、橙汁、牛奶、糖酒。她有一个奇妙的指南针,转动它就能带着孩子们瞬间环游世界,一会儿置身于北极爱斯基摩人的冰洞,一会儿又到了南方热带的棕榈沙滩。

  可是和《音乐之声》不同,玛丽·波平斯可以说是一个严厉得有些不近人情的女教师,她对于孩子总是“用讨厌的样子”“阴着脸”“冷笑”着“高傲”地说。玛丽阿姨不苟言笑,严肃而又古怪。几乎很少给孩子们笑脸。但是,她却能让孩子们笑声不断。这个形象贯穿了始终。就像一位母亲板着面孔训斥淘气的孩子一样,把爱渗透在每一个严肃的细节里。

  半个多世纪以后,孙幼军创作了《怪老头儿》。主人公怪老头儿与孩子从头到脚趣味相投。他对世界的态度斤斤计较和满不在乎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他纯真热心还稍微有一点点可爱的世故,本领惊人却浑然不觉,有时忍不住要冒失与骄傲,他时时心血来潮地异想天开,忽然的着迷忽然的失去兴趣,容易兴高采烈,也容易垂头丧气……然而他又有一点点的魔法,他能把自己的一只耳朵放在家里,监听小偷是不是去撬锁,把另一只耳朵给小主人公赵新新,让他放在书桌里听老师讲课,就是为了让赵新新钓鱼,钓鱼学习两不误;他还送赵新新一个和赵新新一模一样的替身,替身在屋里替赵新新做作业,而赵新新却出去玩儿。

  这种异想天开的怪,率真坦白的怪,让玛丽·波平斯阿姨和怪老头儿的形象变得立体、丰盈,这样的成年人成为童话史上一个个美妙而重要的形象。

  答案3

  像肥皂剧一样成长

  最近忽然高调亮相的郑渊洁,已经很少提及关于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哪部作品。这两个被很多人作为ID的名字,已经被郑渊洁在反复的描画里幻化成一个符号。无论在哪里出现,都是郑渊洁到此一游的象征。和拍摄十年的《六人行》以及类似的肥皂剧一样,我们在皮皮鲁和鲁西西身上寻找自己的观照,他们也在和我们一起成长,从开始的坐着二踢脚上天,到质疑学校的教育制度,让循规蹈矩的同学变成兔子,再和舒克、贝塔一起讨论人生,顺便交待一下,《舒克和贝塔》的结局是,这两只老鼠最后去了五台山。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有人质疑为什么还有孩子在看《童话大王》,彼时那个小册子杂志已经几乎变成了成人寓言故事集。

  郑渊洁回忆自己的创作过程,“1981年2月8日是正月初四,我想写一部专门给男孩子看的童话。”

  “2月10日上午,我开始给这位男孩子起名。我认为童话人物的名字应该与生活中的人的名字有所区别,应该有滑稽的成分,同时很容易被读者记住。由于他是中国孩子,他的姓氏必须是中国姓氏。我给他起了大约七八个名字。最后,我从中选定了“皮皮鲁”。2月10日是正月初六,疯狂拜年的太原人终于清静下来,我家也不例外。下午,我开始第一次写皮皮鲁,作品名称是《皮皮鲁外传》。”

  “2月11日,我进入了状态,写了9000字。我的写作属于即兴写作,写前虽然也有‘构思’,但那构思与作品完成后的故事情节大相径庭。从这天上午起,皮皮鲁开始拽着我走,上天入地,纵横捭阖,直累得我气喘吁吁。2月15日,我完成了作品,共计三万字。至此,世界上多了一个叫皮皮鲁的人。从那以后,我以皮皮鲁为主人公写的童话已逾百万字。“

  《皮皮鲁外传》写十二岁的男孩皮皮鲁,胆大逞能,坐着爆竹升上天空,在云端里调皮地拨快了地球之钟,闯了大祸,让地球上的一切都失去了正常秩序:勤劳的人们整天酣睡;体育场里进行着荒诞的磕瓜子、翻眼皮比赛;一个国家的总统竟开会成瘾;真正的歌声被视为有碍社会安全……最后皮皮鲁历尽艰险,重新拨正地球之钟,才使一切恢复正常。皮皮鲁的故事完成以后,女孩们开始抗议了,于是,又有了《鲁西西外传》。

  在厚厚的《郑渊洁童话全集》里,在密密麻麻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各种故事和冒险里,我还是最喜欢鲁西西举着手,郁闷地接受她吃过的所有零食大军的检阅,也许知道你钟爱的主人公仍然快乐并单纯,才是成年后的我们欣赏童话的乐趣所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