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人死何以招来“全村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00:01 红网

  因大操大办,一家死人,全村举丧。据7月13日新华社,记者近日在河北省部分农村采访时了解到,农村人情消费的膨胀和大宗消费的攀比性心理导致严重的铺张浪费。“一家死人,全村举丧”的现象,致使一个普通农民的葬礼就能消费掉一个普通农户一年的收入,“人情债”成了农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沉重负担。

  因礼尚往来而营生的过度人情消费,滋生了攀比、补偿、从众等不健康的人情消费心

理,更是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陷入了“人情债”的恶性循环。这是事实,不得不面对却又难以妥善解决的事实。告别大操大办的封建陋习,遏制不正当的人情消费,不致于让生活幸福被人情消费所吞噬,尽管已成社会共识,现实却一直未能朝着预定的目标改善。为了“禁止大操大办”,尤其是为了严禁领导干部在婚丧嫁娶等事宜中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国家的相关处罚条例和规定可谓是汗牛充栋。党员干部可以靠硬性的纪律加以约束,然而,在农村,具体到某个农民,套上“人情”,加之“面子”,“攀比心理”从来都是首当其冲,相关部门却很难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和制止。

  尤其令人痛心的是,“生前不孝”,等老人过世后,即便家境并不富裕,为把丧事办得体面些,也要“打肿脸充胖子”,耗费成千上万元的钱财对丧事大操大办,请吹鼓手、扎纸马、披麻戴孝、大摆宴席,而不惜东借西凑落下一屁股债,也要上演“死后胡闹”的荒诞剧。“人死如灯灭”,披麻戴孝糟蹋钱,死者能真实享用这穷奢极欲的浪费呢?“死者长已矣”,自不必说;而生者,包括亲临好友,也只是陷入人情消费带来的苦恼。

  我国向来是礼仪之邦,“重生重死”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农民操办白事,是风俗传承的表现形式,也是维持邻里关系的一种方式。但有一点必须澄清,举办葬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而非为了追求“全村举丧”的壮观排场。如果子女能够在老人生前尽到赡养义务,即便去世后举办一个简朴的葬礼,也绝不会使爱心、孝心打折扣。反之,子女不孝敬,厚葬亦于死者无补,同样也不会为生者带来尊荣。如此,则不如生前尽孝,平常对父母多尽一点孝心。至于因操办白事而增加经济负担、影响正常生活,则非但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扭曲,更是当代文明的倒退和沦丧。

  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要取消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人情消费是不现实的,但对“大操大办”进行治理整顿却是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尤其是在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对于党员干部,一纸禁令加上有效的监督,就足以“令行禁止”。而对于无单位无职称的农民来说,则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办法。笔者以为,首先政府部门应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和行政手段,大力提倡厚养薄葬,做好引导工作,规范农民婚丧嫁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倡导文明礼仪,摈弃铺张浪费;第三,基层村委会要发挥民间教化功能,采取文艺宣传、出黑板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人情消费观。如此,则“一家死人,全村举丧”的不合理现象,将最终淡出群众的视野,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日可待。(稿源:红网)(作者:郭立场)(编辑:耿红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