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还要继续“喂养”文化吗?(一吐为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05:50 人民网-华南新闻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向文化体制弊病开火,自然引人注目,他所说的也都是老问题———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致使文化发展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政府要转变职能,不能“喂养”文化。不能把几十年一贯制的行政管理体系在文学领域继续“粘”下去了。

  现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教育体制都在改革,唯独文化界的行政管理体制缺少实质性的变化,与当前的改革不相适应。理应处于改革前沿的文化界变成了“最后一个堡垒”,确

实有些遗憾。

  北京今年4月份为了迎接黄金周,搞了个27家景点测评排名,结果北京天文馆倒数第一,高票价、低水准服务,谁都不爱看。这几乎也是国内大小博物馆、天文馆、科技馆的通病,有时感觉这些艺术类藏馆真像藏在其中的古董———陈旧而脆弱,见不得外面一丝阳光。

  再看看我们的国粹———京剧,以及各类地方戏种,对比西方的歌剧,同样是历史悠久,同样被称为不朽经典,但今天的西方歌剧,涌现了三大歌王。在美国百老汇,以“猫”等为代表的音乐剧长盛不衰。与其说音乐剧是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倒不如说音乐剧是传承了歌剧艺术而形成的现代歌舞剧。虽然它具有艺术手法的综合性,但就艺术形式来说,它依然独具歌剧的传统。正如韦伯所说:他在创作的时候没有觉得音乐剧和歌剧有什么不同。西方歌剧始终呈现流动的旋律,因而展现出勃勃生机。而京剧以及各类地方戏种,固然要捍卫传统,但传统未必等于几百年如一日的僵硬面孔,容不得形式与内容的革新,甚至把近年来的某些戏剧改编一律驳斥为庸俗。

  变化、进步、再变化,前提是得到公众的认可,因为艺术的魅力就来自于艺术家与公众的合拍与共鸣。公众的需要自然就是市场的需要。文化艺术怎么可以一脚踢开市场呢?有一种托词说艺术家们要像贵族或者古代的“士”一样,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才能不为稻梁者谋,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难道饭碗与命运依赖于行政拨款,就不是为稻梁者谋了吗?由行政机构划定的文学管理模式必然是一个小圈子,只保证极少数在“圈子”内的文化人的权益,无法代表“圈子”外和民间的基层文化人的权益,这种针对面狭窄的管理方式,有可能造成现行的文化体制不是良性运作的竞技场,而变成一场利益博弈场。

  当然,文化艺术不是单纯的商品,不能简单地一推市场了之。但摆脱行政管理的过多束缚,让文化人在市场中历练,再将思想的结晶与创作的成果交由市场的认可,这是文化发展应走的道路。

  《华南新闻》 (2005年07月15日 第二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