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风起兮“电”飞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09:15 河北日报

  进入7月份以来,由于连续高温和电源紧缺,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南网连续出现大面积拉闸限电。面对缺电局面将进一步恶化的格局,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电能,我省风电建设的最新动向引人瞩目。

  4月6日,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一项总投资9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落户尚义县,项目建设规模达100万千瓦。

  5月,张北县拟在该县小二台规划建设50万千瓦、总投资40亿元的风电场项目协议签署。至此,该县共与北京国投、山东鲁能等4家公司签订了远景总投资达222亿元,规划装机总容量26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协议。

  7月6日,新华社刊发一篇稿件称:“截至目前,到张家口坝上区域投资风能开发的业主有15家,签订开发意向、开发协议共计755万千瓦。”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被称为“20年长不大的孩子”的风力发电,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进入了迅速发育期。坝上,河北风力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几乎所有县都制定了自己的风电发展计划。

  1

  “抢占”风力资源

  “只有站在这里,我才明白什么叫‘坝上’,才明白为什么这里风这么大。”盛夏时节,站在位于张北县小满井村的施工现场,操着一口纯正北京话的杨旭华说。

  杨旭华是张北国投风力发电厂的副总经理。2002年10月,北京国投节能公司与张北县签订了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风电勘察开发协议,总投资超过80亿元。根据这个协议,张北县207国道以西2100多平方公里地面上的风力资源,将由这家公司独家勘测、开发。杨旭华随后被派到张北担任副总,负责前期工作。

  “早就知道张北有风,北京前两年闹沙尘暴,不就是从这个方向过来的吗?”杨旭华开玩笑说。但即使如此,身临其境,杨旭华仍然为张北风力资源之丰富惊叹不已。尽管已是夏季,但坝上仍然风声呼呼作响,杨旭华不得不提高音量,即便如此,他的声音仍然不时被风声掩盖。

  张家口横亘在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地势在张北县陡然抬高,如同一道堤坝。突兀隆起的地形使得大陆性季风在这里抬升加速,形成了强劲的气流。

  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张北国投对拟开发地区的风力资源作了勘测,在10米高度上,平均风速大约为每秒6米,70米高度大约每秒7.7米,全年有效风速时间超过2400小时,风力资源在全国也属上乘。

  在投资商眼里,这里投资基础设施也不错,道路平整、通畅,更重要的是,由于张家口电网设施比较完备,电厂建成后,可以直入华北电网,为京津唐地区输送电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定位为‘绿色奥运’,市场前景非常好。”杨旭华说。据他介绍,目前该电厂投资4.1亿元、装机容量4.5万千瓦的首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2005年10月底,第一台风电机组将开始吊装,年底并网发电。

  与张北国投风电厂项目隔山相望,是尚义县大满井村,正在这里兴建的由国华(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的风电厂工程进度还要快得多。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塔吊的不停旋转,让这片本来有些荒凉的土地显得生机勃勃。而已经先期运到的第一批12套风电机组———直径超过4米的塔筒,长达30多米的风叶,也预示着这里的工程即将进入冲刺阶段。

  6月17日,第一台风电机组正式开始吊装,8月份即可并网发电。

  “集团总部让我们尽快做大做强。”总经理朱涛对这一决定并不感到吃惊,令他吃惊的是张家口地区风电项目增长的速度:“张北有好几个大项目,尚义也有,连康保、沽源也在搞风电。竞争激烈啊!”正是基于竞争的激烈,国华方面决定不再按照此前的步骤,以每期工程5万千瓦以下的规模上报省发改委审批,而是直接上报国家发改委,每期工程的规模也扩大到20万千瓦。

  “虽然风是可再生资源,但风场是有限的,动作越早越主动。”朱涛说。2

  新法律催生风电变局

  尽管公司历史不同,项目内容也有所区别,但国投、国华两家企业选定坝上地区发展风电的最初资料竟是相同的———一本被他们称为“大红本”的材料。上世纪90年代末,华北设计院对全国风力资源作过一次调查,初步筛选了29个适宜发展风电的地方,坝上张北、尚义、康保、沽源4县全部包括在内。

  “中国的风电事业起步并不晚,可惜一直没有形成气候。”杨旭华感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曾大力倡导开发风能,并已经开始利用风能实现并网发电了。1995年,原电力部曾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国际风能大会,会上提出,到2000年底,全国风电装机要达到100万千瓦。之后全国曾一度掀起了上马风电的风潮,但根据今年5月间的统计,到目前全国的装机总容量只有不到7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风口和沿海海岛上。而德国、美国、西班牙去年的风电装机总量已经分别达到1460万千瓦、637万千瓦和620万千瓦,世界风电年增长速度更是超过30%。

  “二十年长不大的孩子”。一些媒体曾用这样不无尖刻的词语形容中国的风电产业。在风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张家口,多年来只有长城风电厂一家风电企业,装机容量也只有0.985万千瓦,还不如一个农村小型水电站。但即使如此,长城风电厂的规模在全国也并不算小。

  发电设备国产化水平低也曾经被我国风电界公认为是阻碍风电产业化的因素之一。虽然这几年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大为提高,价格也要比进口设备便宜很多,但性能上的差异使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选择较为昂贵的进口设备:“故障率高,使用年限也比较短,总体成本算下来,使用国产设备并不合算。”杨旭华摇摇头。

  但技术上的问题并不是风电未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前几年北京国投在国内其他地方参与了几个风电项目,但规模都很小。“企业投资是要看回报率的,没有一家企业会做赔本生意。”杨旭华介绍,作为北京国投的母公司,中国国投公司规定旗下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最低也要达到8%,“由于看好风电的发展前景,‘老板’特批,风电项目回报率可以下调到3%。”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前些年我国发展风电缺少市场激励机制,投资高、回报低,一直是国内风电难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重要原因。朱涛介绍,目前,每千瓦风电建设成本是8000至9000元,而火电的成本大约在4000至5000元之间,如此巨大的投资,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很难得到发展的。

  与北京国投一样,国内数十家有能力开发生产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企业,都因国内风电市场的“高投入低回报”而陷入了观望等待之中。

  近几年,事情开始发生变化。几乎席卷全国的“电荒”,让人们意识到中国电力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关部门根据京、津、唐电网电力市场需求预测,在考虑到已开工的建设项目和接受山西、内蒙古外送电力之后,2005年到2010年该电网仍处于缺电状态,其中2006年缺1038MW,2007年缺591MW,2010年缺601MW。而《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也让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充满憧憬。

  最关键的一点是,经过多年酝酿、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通过,并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在这部新颁布的法律中第二条明确指出,所谓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风能首当其冲,自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国家在税收、电价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让有意从事风电的企业跃跃欲试。

  “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杨旭华有点兴奋。3

  “喝西北风”

  与风电企业的大规模涌入相比,当地政府的兴奋一点也不逊色。

  张北县主抓风电项目的县委副书记刘和是土生土长的张北人,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在当地一向被认为非常“可恶”的风竟然会成为当地的“宝贝”。在他的印象里,张北的风一直是一大公害:“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刘和感叹,尤其是冬天,猛烈的“白毛风”挟着寒流,从内蒙古高原直吹而下,甚至连大型牲畜也难以承受。

  地形复杂,土地贫瘠,无霜期短,自然灾害频繁,再加上“可恶”的大风,让大多数张北人一直处于贫困状态。

  但自从“风电”这个词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后,对风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张北县提供的一份《风力发电建设规划》中,207国道以西、大囫囵及郝家营、小二台坝头、油篓沟东南坝头4个区域,风电规划数量分别达到300万千瓦、100万千瓦、50万千瓦和50万千瓦。按照计划,当2015年全部500万千瓦风电建设计划完成之后,每年可实现税收8亿元左右。

  尚义县的测算也表明,当大满井的100万千瓦电厂工程建成之后,县里每年税收可增加1亿元以上,而2004年尚义县全县财政收入也不过2000多万元。“一下子就翻两番了!”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尚义县干部非常兴奋:“何况我们还有那么多的风电项目呢?”

  对风电项目感兴趣的远不止坝上几个县。

  张家口市有关部门曾经对本市风力资源作过一次粗略统计。根据风电项目业主自测和各县(区)气象资料,全市的可用风力资源大约为1666万千瓦,坝上地区集中了其中的1554万千瓦。

  但是,蔚县、宣化县、怀来县也不想放过自己并不丰富的风力资源,张家口市发改委能源科长刘元拿出厚厚一摞资料:“你看看,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风电规划!”甚至只有3万千瓦风力的桥东区也搞了一个规划,他们的考虑是:“就是不发电,作为一个景观,也能吸引人们的眼球,附加经济效益相当不错。”

  今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向河北、江西两省发改委发出一份叫做《关于开展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前期工作的通知》:请你们结合目前风电前期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就张北、黄骅港和鄱阳湖地区建设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的建议进行研究,提出落实大型风电基地建设需要开展的工作建议。

  这个消息让刘和对张北未来的经济发展充满希望:“以前我们这里教训孩子,老说‘不好好干你以后喝西北风吧’,可是现在,我们真要‘喝’西北风了!”刘和玩笑中带着强烈自信。4

  “咽喉”困境

  尽管各县发展风电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张家口市却一直持谨慎态度。尽管综合各县统计后,全市风力资源达1666万千瓦,但市发改委能源科科长刘元仍表示,他们对外宣传的口径是700-800万千瓦。

  他们的谨慎是有道理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风电的入网问题。

  朱涛称,本来他们看好尚义县的电网优势,但项目真正开始后他们才发现,电网根本不够用。他们不得不投资兴建了一条110KV线路,接入张北220万千伏变电站:“仅这一项,我们就增加了2400万元的投资。”朱涛显然有些心疼。

  “如果将电力比作人的身体,那么电网就是咽喉。”杨旭华说。但目前不仅仅是张家口,整个中国的电网建设都落后于电源点建设。虽然国家政策是要“就近上网,全额收购”,但怎么个“就近”法,目前还是一个问题———北京国投张北电厂也同样投资建设了110KV线路,以接入电网。

  朱涛和杨旭华都承认,他们有些羡慕德国的风电企业。这个目前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里,很少见到大规模的风电场,有的甚至是居民个人投资的,只有一两个机组,但也一样并网发电。“德国的电网是国家建设的,相当发达。”杨旭华说。朱涛则认为,电网建设,尤其是涉及到风电的,应该由国家负责:“既然要发展风电,总得给点具体的扶持吧?”

  而曾经参与筹建过火电厂的刘元还隐隐有另一种担心———风电的不可控制性太强了。由于使用风能作为电力的来源,风电不像火电那样易于控制,用杨旭华的话说就是:“有风的时候你不想发也得发,没风的时候,你想发也发不了。”这一情况将直接导致电网调峰的困难———缺电的时候不一定有电,而电力过剩的时候,必然由电网或者火电企业承担调峰的压力,或者停机,或者调低机器发电速度,而由此造成的损失,则是令企业难以承担的。

  因此,即使是朱涛也承认,在风电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火电企业和电网企业消化由此带来的成本尚能支持,而随着风电规模越来越大,调峰将成为一种不能承受之重。“风电发展越快,对电网压力就越大。”刘元总结道。

  火上浇油的是,在实行“风电配额”制度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些火电企业开始抢占风力资源,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国家几次风电特许经营权招标中,多数经营权被火电企业以极低的价格中标,有关人士在分析这种“吐血中标”现象时表示,即使他们在风电项目上赔一些钱,但对整个企业而言,自发风电也要比外购风电合算得多。

  尽管还有这样多的问题,但在杨旭华看来,风电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风电仍然是典型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而正在制定中的张家口市能源基地发展规划中,风电装机总量也将在2010年达到200万千瓦,占在此期间全市电力新增装机规模的27%。刘元表示,他们将积极推进风电开发:“这毕竟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别的地方想做还做不了呢!”

  本报记者 徐国栋 王翠莲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