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的是养家糊口 生活在边缘的都市讨海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17:13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老市区。乌桥石篱尾。港湾处一溜儿停泊着几十艘小机排渔船。这里是韩江出海口,往西,沿着韩江可以回到船主人的家乡潮安,往东,就是他们讨生活的去处:牛田洋。

  30多艘小机排船全都来自潮安

  7月12日盛夏傍晚时分,酷日依旧挂在天上不愿西沉。小渔船上,三三两两的渔民正打

着扑克,喝茶聊天;有的则忙着将捕回的鱼儿放进装满碎冰的泡沫箱子里保鲜。一个光着上身的后生仔站在船尾用冷水冲凉,船老大杨文居说,“这是最好的消暑方法,好凉爽的。”他拍着自己的脑壳:“喏,看看,从来不用戴草帽什么的,就这样晒着。那些个中暑的玩意儿,是呆在空调间的城里人得的病。”

  杨文居54岁,以船为家已有20年。他与周围的渔民一样,先前都是潮安彩塘镇的农民,后来乡里成立“渔社”,就买了渔船加入讨海行列中来。最初是农闲时出来打渔,农忙时回家种田,但是两头顾反而顾不好。而且打渔比种田好赚,一年下来也能攒些钱,他干脆将家里的土地承包给别人,拉着儿子当起专业了渔民。“最高峰时,我们金世大队的渔社就有108艘渔船,现在,柴油涨价,电渔炸渔的将海里的鱼儿都毁掉了,讨海很难,很多人都回家歇业了。你看,就剩下这30多艘渔船啦。”

  浅海刺网捕回的都是市民爱吃鲜鱼

  杨伯驾着他的小机排出海捕鱼,不分昼夜,全视潮汐和天气而定。因此,船上这只小小收音机就成了他们父子最为重要的家当。出海靠的是天气预报,回来休息,收听电台播放的潮剧就是最好的享受了。26岁的儿子杨树德虽然读书不多,却是修理无线电的高手,这台收音机买了许多年,因为海水侵蚀跌跌撞撞坏了好多次,每次他都无师自通将其修好。

  船老大杨文居告诉记者,这一带小机排都是浅海作业,最远到妈屿外刺网捕渔。冬天捕回的是黄鳍鲷、乌尖鱼,夏天是三犁鱼、黄雀鱼居多。偶尔有蟹儿和鳗鱼,而名贵的“红花桃”鱼则几乎已经很罕见了。市民很喜欢买这些浅海鲜鱼,每天总有市民专门跑到船上来买鱼。杨文居说,“可惜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前几天我捕回了近100斤鲜鱼呢,那是现在很少能碰到的鱼群啊。我昨晚出海,到早上回来,也就捕了40斤三犁鱼。”

  为了回家建屋子杨家父子愿意撑下去

  以船为家的日子清苦、艰辛。三伏天日头暴晒,数九寒冬风冷彻骨。杨文居指着甲板上晒得褪尽颜色的船篷说,“碰上下雨天,就把船篷放下来,再大的雨我们不怕。怕的是冬天晚上顶着刺骨的风出海,有时连个鱼影都见不着。”甲板下放满杂物的“船肚”(小船舱)就是他们父子俩冬天睡觉的藏身地。人躺着里边,连翻个身都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吃喝拉撒都在船上,打牌下棋听潮剧是他们最好的娱乐方式。偶尔上岸去买点粮油青菜,或者逛街,发现在花花绿绿的都市里找不着自己安心舒坦的去处。慢慢地,连年轻的杨树德也不怎么爱上岸了,船里虽然狭小,但它是自己的家!彩塘离汕头市区并不远,但是他们很少回去。除了刮台风,他们更愿意呆在这处港湾,天天去讨海,攒下些钱可以回家建房子,养家糊口。本报记者林琳周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