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杭州:教育集团化会不会冲淡名校“牛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17:23 人民网

  人民网杭州7月15日电前不久,杭州市西湖区文三教育集团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该集团由文三街小学、嘉绿苑小学和文苑小学组成。

  教育集团对于杭州人来说已不是新鲜事物。2004年9月,杭州市提出名校教育集团化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带动下,各个城区都先后以名校为龙头组建了教育集团,涵盖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各个阶段。像杭州市西湖区集团化办学自1999年起步,如今已有16所学校组成5

个教育集团。

  以名校集团化战略推进教育公平

  人们注意到,杭州的“名校集团”,有别于国内外的民办教育集团,它主要是在基础教育的公办中小学实施集团化战略。杭州市给名校集团化界定的概念是:以名校领衔,通过名校输出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施行“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民校”等多种办学模式进行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向普及化、平民化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开出名校集团化这张“药方”,杭州市要解决的症结是群众“上好学”难的问题。近年来,择校问题专家关注、政府重视、媒体热炒、家长头痛。由于名校资源的缺稀,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得不痛苦而无奈地“主动”承受择校费,争着将孩子送往名校。许多家长为将孩子送到名校而奔忙。全国各地“择校热”的发展势头,已从小学、初中、高中,向下延伸到幼儿园,向上拓展至高等院校。“择校费”也一路飙升,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令许多家长不堪重负。

  名校实行集团化办学,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文三教育集团总校长高卫星认为,成立教育集团,实现连锁办学,有利于名校资源的整合共享。名校是一种社会资源,如何把这种宝贵的公共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集团化办学是一项有效的探索。一所新建的学校,如采用“爬坡式”的发展模式往往收效不大,但如果将名校良好的管理经验、优秀的师资、优质的教育资源迁移进来进行整合共享,那么它的成长肯定会实现“跑”的速度,缩短新校的发展周期,成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张,有效解决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到今年年初,杭州市已有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集团28个,以50所中小学为龙头、90所学校成为成员单位。以如此大规模的名校集团化战略,来促进解决杭城老百姓的“上好学”问题,在全国尚不多见。

  名校这杯“牛奶”会不会被冲淡?“金字招牌”含金量会不会下降?

  对于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人们最多的担心的是:名校这杯“牛奶”被稀释,“金字招牌”含金量下降。一些家长对名校集团化更是心存顾虑,正如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所担忧的:“学校要接管另一所新校区,好老师会不会都被抽到新校区去任教?”

  如何保持名校的品质,是名校集团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杭州市在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经验:以管理求质量,坚持标准化管理,输出品牌、师资,更要输出管理,包括教学、人事、财务、后勤管理等;以质量上规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规模,而不是盲目扩大;以规模增效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最佳办学规模,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名校这一公共资源效益最大化,实现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目标。

  早在1999年,浙江省第一所连锁办学的公办基础教育集团——求是教育集团就在杭州诞生,经过几年发展,该集团下属的浙大附小、求是竞舟、求是星洲3所学校,在学科设置、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几乎没有差别,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学质量,已得到社会认可。

  如果用“家长认可度”这个指标来衡量,集团化办学一个直接的效果是,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进家门口的新学校了。像文三教育集团,下属的3所小学其实早在几年前就迈出连锁办学的尝试步伐,三校逐步实现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立历史较短的嘉绿苑小学,学校办学之初,学区内许多家长担心新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行,纷纷“另择良校”。通过几年来与名校连锁办学的实际效果,家长们看到嘉绿苑小学实际上同样享受着文三街小学的优质教育,很多家长又把孩子送了回来。

  杭州市的名校集团化战略正在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增加其内涵、扩展其外延。正如一位教育部门负责人所说:“名校集团化不仅要给老百姓提供原汁原味的牛奶,而且这种牛奶还是多品牌、多口味的。”以往的集团化办学主要集中在城区,从去年开始,以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形式组建的教育集团也逐步增多,成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推动力量。现在,仅西湖区就有转塘小学和学军小学、西湖第一实验学校和保椒塔实验学校等11对学校实现了城乡结对。

  名校扩张办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像肯德基开连锁店

  “名校扩张办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像肯德基开连锁店一样,输出品牌和管理模式就行了,一所名校的灵魂还是在于名师、在于文化积淀。”一位小学校长这样说。

  名校教育集团成立之后,还要面对延伸名校文化、激活教师人才、保持和发挥各校特色等重要的命题。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过去单一学校的运行模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师资教研,由于相互竞争及体制方面的原因,很难达到很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而教育集团化,使学校之间师资共享的同时,也给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了广阔空间。几所学校之间的“协作”关系,使得一个名师、一个骨干教师,有可能带动一整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名校浓厚的文化积淀虽然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显现帮助新校、弱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效应,但是学风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在一朝一夕,名校文化延伸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所名校的成长少则数十年、多则上百年。同时,如何使集团内各所学校在教学特色方面保持和发展多元化、个性化,也是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江南翁迪凯)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