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劳动英雄王海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20:46 人民网

  今年武乡热烈地开展了太行山上的“吴满有运动”。救联会号召全县农民“学习王海成”。他王海成的本乡——韩璧更具体确定了学习王海成的要求和条件,提出下列努力的标准:一、鸡鸣起身早,拾粪造肥多。二、勤苦真实受(老实下力干活),要不怕疲劳。三、生产计划好,种地办法妙。四、耕地年年增,产量提得高。五、工作积极干,公私兼顾到。

  王海成今年39岁,韩璧人,有一个一妻一子的非常温暖的小家庭。抗战前他有十一亩九分质量很坏的土地,没有耕牛,缺乏扩大生产的资本和力量,过着穷苦的贫农的生活。全家每人平均接近四亩地,照理应该够吃。但是,他欠了人家的债,“实受一年,饿着肚子”,人不但没有力量多种地,连扩大生产的情绪都提不起来。

  抗战以来,特别是经过去年的减租减息,他第一次卸除了债务的重压,生产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他种的那十一亩九分地,抗战前好年景只收十三石,而去年收了十五石二斗。除了全家的衣食和公粮负担,还有一些盈余。去年秋天他买了七亩地,租了三亩八分地,今年典入三亩五分地,又和旁人伙买了一头牛——很快地变成富裕的中农,达到了“丰衣足食”的境地。

  太行山上有些农民,由贫农变成中农以后,思想上似乎满足于这种自给自足的现状,对于继续向富农方向发展,产生了相当的踌躇。王海成对此问题的看法虽然较轻,但也并不例外。今年报纸提出“吴满有的方向”,边区政府又颁布了优待农业的布告,还修订了统一累进税则,使这些人的疑虑渐消,生产情绪越发高了。

  王海成今年的生产,是在严密的计划下进行的。二十几亩地,他准备每亩平均用七个半人工,两个半牛工。其余时间,做村里的工作。他今年造肥二百六十担,积圊即人粪尿,每担圊可顶四担草粪三百担,每亩平均上圊十四担,草粪十二担。再加上每亩三遍精细地耕锄,只要没有意外的天灾,约可收获二十九石五斗一升这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副产在外,平均每亩多收两斗。今年秋收以后,即可能达到富农生活水平。

  农业增产的两个基本因素,是多上粪和多用工。王海成家里无法积造足够的肥料,所以终年拂晓起身,到村外路上拾粪。他拾够一担了,一般人才起床。他上到田里的肥料特别多。在劳动效率方面,据韩璧全村共同的看法,他一个人可顶中常一个半人。往村西大坡担粪,平常人—天担六回,他能担十一回。去年冬天费了三十六个工,给自家打了三个高九尺、宽一丈、深两丈的窑洞,旁人看见打得好,都请帮忙,他因此挣了二百二十元的工钱。他今年计划每亩用七个半工已不算少,像他这样的劳动效率,旁人是难达到的。

  王海成是个聪明人。粗疏的生产计划一般农民都有,问题在于是否科学和精密。他的生产计划是根据积年累月的经验制订的。比如农民都知道“谷拔寸,顶上粪”的谚语意思说谷子一寸左右间苗,可以节省肥料。但对这个谚语的真实意义,并不一定深刻了解。王海成试验了几次:在几块小的谷田里,分别在苗高一寸、二寸、三寸时间苗,结果真是“苗拔一寸”最好。他从中得出了结论:苗子高了,根子互相扭结住了,拔这株,影响到另一株;而且被拔去的长苗,已经浪费了肥料。这种试验的例子是很多的,他很注意用自己的经验验证先人留下来的谚语。

  王海成并非只注意自己的生产。他曾在区农会工作过,很积极。以后因事回了家,仍积极参加村里的工作。他是春耕委员会的委员,又是公民代表。今年帮助几十户农家订了生产计划,并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全村的乡亲,深得村人的感佩。“这时候政府是为大家办好事的”,他有一次对记者说:“我们都应该好好向政府尽义务。我今年的吃喝用不了,一定要多交五斗公粮。”

  原载《新华日报》华北版,1943年6月

  摘自《李庄文集》

  作者:李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