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连海事大学横渡渤海行动结束22位“凌风”学子昨日凯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00:55 时代商报

  凌风”船队顺利返航

  昨天,记者一大早就来到了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海事大学水上训练中心码头,码头周围早已站满了欢迎的人群,交通部的领导来了,学校的领导来了,获得消息的附近市民也赶来了。

  8点20分左右,在雾气中两个隐约可见的黑影出现在码头的狭窄水道中,那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凌风1号”和“凌风2号”帆船。10分钟以后,所有的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因为帆船已经靠岸了。

  “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海大的骄傲,是海大的桥梁。”大连海事大学的王校长给队员们这样的评价。在鲜花与掌声面前,这些队员并没有骄傲,正如远航队长张宏说的那样:“虽然途中有很多危险,但我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没有团结就不会有成功,这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小步。”“几天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十分激动。”随行的央视记者流着眼泪说。

  海上克服重重危机

  “说不害怕,那是在给自己壮胆子。”

  队员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茫茫大海,虽然有北海救助局的船只跟随,但心里还是有些发毛,好在这都已成为过去。”

  从9日晚11时30分开始,“凌风”队员们就一直夜航,他们在一叶孤帆中经历了高温、暴晒、晕船等考验,体力消耗很大。当船队10日凌晨进入老铁山水道时,正逢风高浪急且天有大雾,对于驾驶无机械动力帆船的队员们来说,这简直就是“鬼门关”,当时只能靠队员用通讯系统和强光手电与往来船只联系请求避让,危险性很大。

  10日凌晨5时,“凌风1号”艇刚进入老铁山水道不久,就发现一艘万吨轮朝小艇高速驶来,与“凌风1号”的距离不到1.5海里。面对这一险境,队员临危不乱,队长张宏训练有素地拿起对讲机与对方联系,请求避让,同时队员也开始使帆荡桨进行避让。“20海里的老铁山水道,我们共遇到66条大船,队员们有的把帆,有的掌舵,终于安全渡过了老铁山水道。

  11日中午,“凌风”远航队的22名成员抵达目的地———山东蓬莱。经过短暂的休息后,他们又踏上了返航的行程。

  7天赢得一生经验

  长9米、宽2.3米的小帆船不能生火,不能下船,队员们如何生活呢?队员们讲,临走时,他们准备了水果、纯净水、方便面等食物,由于船上不能生火,队员们饿了,就干吃方便面或饼干充饥,渴了就喝些纯净水或吃一个水果。白天他们不停地划行,夜间累了就在上面歇一会儿,困了就轮流值班,以防止意外,7天时间转瞬就过来了。

  远航队长张宏告诉记者,这次远航包括训练等完全是学生们自己策划的,而航行是在指挥中心的指导下,以及北海救助局的护送下进行的。“谈不上高兴,但是很激动,这次的航行虽然危险点,但宝贵的经验是任何东西也替代不了的,因为我们毕竟是学航海技术的,能够在学生时代横渡渤海,对以后的发展将会起到促进作用。”队员们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时代商报驻大连记者凌原文并摄

  掌声、欢呼声、礼炮声响成一片,昨天早上8点30分,大连海事大学水上训练基地的码头欢声雷动。7月9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和中国首个航海日,大连海事大学的22名远航队员驾驶无机械动力帆船,从大连星海湾穿越老铁山水道,再到山东蓬莱半岛,随后又从蓬莱到大连海事大学训练基地码头,避开了重重险情,历时7天142个小时的艰苦拼搏,终于顺利凯旋。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