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向基层 大有作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05:37 人民网-人民日报

  韦建宝:从乡镇医生到医学博士

  本报记者 杨明方

  地处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的右江民族医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主要培养少数民族高级医学人才的摇篮。毕业生绝大多数扎根在少数民族地区,成为红土地上的生命保护神。从乡卫

生院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博士学位的外科副主任医师韦建宝,堪称其中的优秀代表。

  6月底,记者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见到韦建宝,他说自己体会最深的是:从基层做起,也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989年7月,韦建宝从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回到自己的家乡———贫困县广西马山县,被分配到周鹿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上班不到一个月韦建宝就开始独立值班。在工作之余他抓紧学习,两三个月后便掌握了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

  由于韦建宝工作认真负责,服务态度好,经常得到群众和同事们的赞扬。1993年,他被选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外科进修一年,后来被调到县人民医院工作,先后担任急诊科主任、外科主任。

  经过10年的努力,韦建宝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仍有一定欠缺。1999年,他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取了广西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考取广西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

  博士毕业时,韦建宝谢绝了留在自治区首府大医院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百色,回到母校右江民族医学院工作。学院副院长梁伟江介绍说,韦建宝申报并获得4项省厅级科研项目立项,为该院外科学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担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副主任、附属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入选广西科技项目评估专家。韦建宝深有感触地说:“志当存高远,路需足下始;老区呼唤人才,母校需要人手,这里是我成长的沃土!”

  胡金豹:高温炉前铸青春

  本报记者 杨明方

  1990年,胡金豹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铸造专业毕业。他放弃了保送读研究生的机会,来到一汽铸造一厂,从车间干起。为此,清华大学破例为他保留了五年的研究生入学资格。

  一晃五年过去了,系里的老师没有忘记自己的学生,催着胡金豹抓紧回去读研。胡金豹思忖再三,还是婉言谢绝了。他说,在一线有更多的课题可以研究,与生产相结合是最好的实验条件。

  铸造一厂是一汽出了名的苦、热、脏、累的生产厂。那时,铸造一厂正处在从可锻铸铁件向球墨铸铁转产的关键时刻,胡金豹被作为技术骨干,调到球铁熔化车间负责技术攻关。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胡金豹同工人师傅一起操作。他每天爬上20米高的加料平台观察加料,到冲天炉观察脱硫现象。由于长时间在高温的炉火旁工作,胡金豹的脸被炉火的高温辐射烤爆了皮,钻心的疼痛常使他夜不能眠。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努力,球铁熔化材料称量系统研制成功了。投入使用后,冲天炉熔化的稳定性提高了一个档次,废品率也一下降低到原来的1/6,达到国外同等生产水平。仅此一项,每年可降低材料成本1002万元。

  一些外资、合资企业以每月2万元的高薪邀他加盟,他一一谢绝。胡金豹动情地对工友说:“我不会走的,我的事业在这里!”

  胡金豹先后担任了灰熔车间副主任、铸造一厂副厂长,并被选派到美国攻读MBA。2004年7月,胡金豹调任一汽特铸厂厂长。谈起基层工作的体会,他深有感触地说:“只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埋头苦干,一定会成才!”

  帕提古丽:花儿自芬芳

  本报记者 李章军

  “古丽”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花”。听帕提古丽讲述她的故事,心里不由得一阵阵悸动。她讲述的只是自己的选择,一个普通的、简单的、谁都可能遇到的故事:

  创业:观念一变天地宽

  1997年7月,我离开了母校新疆医科大学,回到了故乡于田县。原以为成绩优异的我回到家乡,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然而,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分配工作依然杳无音信,我开始变得困惑和失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我不再用传统观念去看待工作,看待就业,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观念一变天地宽,顿时我就业的领域开阔了。我选择了一家刮痧足疗保健院,那时它是一家不起眼的民营企业。虽然这里工资不高,但能养活自己,而且在以后的服务工作中,我也逐渐意识到服务行业的美好前景。

  当时,刮痧足疗在维吾尔族人民中是一个新领域,作为一名中医本科毕业生,我有责任让这个失传多年的中医精华在少数民族中得到很好的普及,使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因此我决定留下扎根。后来实践证明,就是这家不起眼的小企业使我找到了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使我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成就了自己。2000年至今我从最基层的刮痧足疗技师做起,渐渐成为企业技术培训负责人、培训中心教师,到今天的培训中心教务主任。

  回首: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比比皆是

  从前我是一名难以就业的求职者,今天我在帮助别人就业。培训中心成立的几年里,2000多名学员经过培训就业或自主创业了。经过十来年的奋斗,我们于2000年率先在全国提交了保健刮痧师国家职业标准,终于使这个民间方法成了一个国家职业工种。我非常庆幸当年的选择,谁说选择小企业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呢?

  人生的追求多种多样,实现价值的途径比比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不畏惧眼前的困难,不惧怕他人的流言,不害怕别人的误解,相信自己,就能闯出一片艳阳天。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中国农大三百余毕业生签约西部和基层

  本报北京7月15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是今年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们的共同心声。截至目前,该校已经有308名本科生与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签订了工作协议,是去年的两倍。

  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现代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今年迎来百年校庆。学校抓住机遇,在毕业生中加强国情教育和学校“解民生之多艰”的百年校训教育,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

  从2004年开始,学校对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给予5000元到10000元的奖励,学校同时还实施“一帮一跟进计划”,对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学校有特定的组织与他们保持联系,还定期派人到其所在工作地进行交流,提供相关帮助。学校还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几乎涵盖生活保障、户口、学籍、考研等各个方面,解决了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自豪地说,自2001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共有1100多名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工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昔日勤学跳“龙门” 今日学成返“农门”

  邓州七百余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本报讯河南省邓州市有700余名大学毕业生返回家乡,有的成为种植、养殖的专业大户,有的成为村组干部,有的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他们不仅创出了骄人的业绩,而且还带富一方,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财神”。

  邓州是一个拥有240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出台政策提供服务。他们提出了“三抓”带动战略,也就是抓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鼓励支持大学生返乡成为有一定种植、养殖规模的优势农户,成为从事市场流通、服务业和加工业的经济能人和企业家。市里出台了《关于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的实施意见》,推出6种形式促进土地向返乡大学生等种田能手聚集,财政部门对返乡大学生在规模种植林、烟、棉和规模养殖给予财政补贴,并每年协调1000万元贷款由市财政贴息支持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税务部门给予低额定税等。他们还对以往破产乡镇企业的厂房用地进行重新规划,整理出7个乡镇工业小园区,优先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搭建平台。

  中南林学院毕业生陈征返乡承包“四荒”林100多亩,由于管护科学,杨树长势喜人,成为当地“样板林”;北京农学院毕业生江浩,利用植物“克隆”技术培育出月季30多种,发展80多亩花卉苗木,年收入1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有名的“月季大王”;河南大学的毕业生王其一在家乡龙堰乡创办的金禾木业公司已成为邓州三大木业企业之一,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年销售收入950万元,税利90万元。眼下,在邓州创办非公有企业的大学毕业生至少有120名,去年这批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7亿元,税收达3200多万元。

  (万洪志 许光选 周小玺)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16日 第七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