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注重孩子特长教育的可喜转变(老王说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08:00 人民网-江南时报

  近日,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参加暑期实践的同学,对外来民工对子女教育的观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民工们对孩子的教育由以往偏重学习成绩逐渐转向重视综合素质发展,民工们对孩子的教育消费观念正在变宽。同学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外来民工已开始越来越注重孩子的一些特长教育,如钢琴、绘画、外语、舞蹈等。一位民工告诉记者,他的孩子每学期家教支出和补习班、兴趣班的总费用为700元左右。在接受调查的民工家长中付了择校费的竟占到了15.5%。有关人士分析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特色、师资水平是导致家长作出

这种选择的主要原因。

  扬州石塔菜场一位菜农表示,以前他只有在每学期末才匆匆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过得去就行,对孩子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不太重视。自从发现孩子有绘画的爱好后,他就送孩子参加了辅导班。不久前,孩子的作品还在学校获得了一等奖。这让他很有触动:现在社会强调人的综合素质,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也不能落后,自己正是吃了没文化的苦头,再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

  对于这一现象,扬州大学一位社会学专家认为:外来民工转变教育观念,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消费取向变宽,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在他看来,民工子女的教育可采取“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将对民工子女的教育逐渐融入城市的教育体系中。鼓励优质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联办,通过输出管理、名师带徒、资源共享等形式,使民工子弟学校得到跨越式提升,真正提高民工子女的综合素质。

  应该说,民工们开始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正来源于他们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无奈。在许多城市人的眼里,民工总是与贫穷、没文化、素质差挂上钩,不可否认的是,民工目前正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被许多城里人歧视,甚至避而远之。上面所谈到的沈阳某大学门口竖起一块“禁止民工入内”的牌子把社会对民工的歧视表现得一览无余。

  尽管民工们也认识到这一点,但他们苦于没有文化,短时间内无法摆脱自己目前的生存状态,因此,他们只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工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孩子光有好的成绩,能考上大学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这更让他们的家长们认识到,不仅要把孩子培养成才,还要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求的有多方面才能的人,让孩子真正地融入主流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摆脱受歧视的地位。

  不过,无论民工们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都是一个好现象。至少孩子多掌握一门知识,将来也会多一个出路。

  《江南时报》 (2005年07月16日 第二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