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汉人”步入新天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15:2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五日电 题:“老汉人”步入新天地

  中新社记者 郭丽

  凤眼细长,身材婀娜,宽袍大袖的明代服装,浅口尖头的绣花鞋,加上温婉清脆的江南口音,贵州安顺天龙屯堡的年轻导游向游客这样做着开场白:“今天我为远方的朋友做导

游,大家不要称呼我‘小姐’,按照我们屯堡人的称呼,请叫我‘小娘娘’(姑娘)。”

  原是江南老汉人

  从贵阳西行六十公里,在黄果树大瀑布周边地区,分布着三十多万极为特殊的居民。这些居民,占据要津,以农为主,兼及他业;他们身着明代古装,口音既似江淮又像湖湘。其村寨建筑以石为墙,以石为瓦,以精美木雕装饰,极具江南风韵,既适于农事和家居,又相互依托构成军事要塞,世称“屯堡”。

  安顺屯堡数以千计,且每一屯堡均藏有历史密码和奇特文化。外地来客常把安顺屯堡人误认为少数民族,但他们却是六百年前来自江南地区的“正宗汉人”,有学者称他们为“老汉人”或“最后的汉人”。

  明初戍边迁云贵

  他们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移民。明洪武十四年(公元一三八一年),朱元璋钦命颖川候傅友德统兵三十万经贵州安顺挺进云南,征剿分庭抗礼的元朝梁王。平定云南之后,因地险难以用兵,客兵不能久停,故制定移民戍边重要国策。朝廷下令,将戍守者的父母妻儿从南京、安徽、湖南等地全部迁至戍地,所有军士都要安家落户就地屯垦;七分屯种三分武备世代相承。安顺屯堡人由此产生并世代繁衍,六百年来已延续二十余代。

  屯堡文化在贵州乃至在中国都极为奇特。六百年来,他们回忆着祖先的显赫军功,思念着江南故土的明月清风;他们乡音不改,服饰不易,肠怀祖先崇拜之情,沿袭生歌死哭之仪式……在大山的封存中,汉民族的文化优越感,使之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活化石”特征的文化形态。

  旅游致富新模式

  二OO一年九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社、新闻媒体及美国、上海、南京等海内外游客六百多人参加了“贵州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首游式,一向以农耕为主的天龙屯堡乡村热闹起来了。从这一天起,六百多年来祖祖辈辈以农为主、从未涉及过乡村旅游的天龙屯堡人开始了半农半旅游、半农半商的生存格局。

  四年来,当地政府探索出了乡村旅游的“天龙模式”,即“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政府做好规划与保护,为公司创造好的经济环境;公司精心做好宣传促销、市场管理、经营投资;旅行社积极组织团队;协会处理好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各种关系。实践证明,“天龙模式”初步解决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得到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及国家旅游局资深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目前,天龙村旅游市场逐步扩大,四年来共接待世界各地游客三十余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近三万人次。今年游客总数可望突破十五万人次。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