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师贫困也是农村辍学率上升之痼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00:21 红网

  进了校门是老师,出了校门是泥瓦匠、修理匠。由于收入太少,山东省苍山县很多农村教师被迫在课余时间四处打工,补贴家用。几百元钱一月的收入,使许多农村教师不能养家糊口。(7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是苍山县的“专利”,在我国的中西部农村相当普遍,就是在发达地区的南方也存在着这一现象。山东在我国还算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省份,但农村老师

的待遇却仍然相当低。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他曾悄悄到一个农村中心学校看,“看后真想掉泪”。据报道,山东省还有122个县(市、区)没有将教职工工资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有82个县(市、区)教职工工资发放标准不统一,有45个县(市、区)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水平偏低,尚达不到国家必保工资标准。成武县2003年全县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平均月工资仅390元,其中平均月工资最低的乡(镇)只有308元。

  一个月308元的工资,还不到发达地区教师工资的十分之一。如今的农村老师是削尖脑袋往城里挤,挤不进去的年轻骨干教师,纷纷离开农村去发达地区教书或打工,而一些年龄相对大的老师也就听天由命了。由于工资低,又要养家糊口,他们不得不搞第二职业,赚些钱补充家庭开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类美好的明天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师需要淡泊名利,需要安贫乐道这不错,但淡泊得自己人格低下:“穷老师,打死你两捆啤酒就摆平了!”安贫得不能养家糊口,“可怜吾辈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油盐酱醋菜还用不周全”,“和原始社会一样”。又有几多教师能坚守住这种“淡泊”与“安贫”?

  “搞副业就把孩子误了,我们也没时间去搞副业,这是良心话!”南桥镇鲁坊完小潘广智老师说的一番话。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潘广智老师说完小有92个学生,6个老师。他说:“我们一个老师要带4个班,每天上7节课。”每天上7节课,也就是说,他们一天有5个小时在上课,他们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还有教研活动等,我想,他们一天工作的时间不会少于10个小时。可就是这样敬业,一个有30多年教龄的高级教师潘广智,一个月的工资才696元,其他教师的待遇也就可想而知。这么多年来城里公务员、教师的工资加了一次又一次,而农村教师的工资却还是那么几百元钱,使得很多农村老师的境况令人寒心。正因为这样,我们没有理由强调那些一个月拿几百元钱工资的教师安心乐教,他们仍然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执教,我们就心存感激。

  我们不可否定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农村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骨干教师“东南飞”,留下的老师因生活所迫,空余时间去打工、去种点庄稼来补贴拮据的家庭,教研的时间显然就少,教学质量不高也就并不奇怪。我的家乡江西省鹰潭市出现了“孟母”热,一些家庭条件好的,为了子女的前程,把孩子送进了城里的学校读书,母亲却在城里租房陪读,原因是在乡村小学读考不起重点中学,考大学也就几乎没有希望,而考大学又是农民子弟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农村孩子能到城里读书的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依然在乡村学校读书,一些农民看不到孩子读书的希望,就过早地把孩子拉出来干农活,打工赚钱,这就是辍学率上升的根本原因。苍山县横山中学今年初三参加毕业考试的只有98人,而初一入学时的学生是300人,可见辍学的严重性。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现在山东一些地方的辍学率居高不下,甚至是两位数以上。按照两位数算下来,每年山东辍学的孩子,造成新生文盲(初中以下和初中没毕业的)保守数字也是三四十万人,每年累计起来,农村人口素质不是提高而是下降的。

  我国教育方面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农村教师收入低,加上工资拖欠等问题,使教育人才大量流失,教育质量滑坡。假如干教育,困难到饭都吃不上,如何让人安心?我们总不能让老师们饿着肚子站在讲台上,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教师收入过低导致教师地位下降,辍学率急剧上升。国家对教育必须要有一揽子考虑。搞教育不能赶时髦,既要通盘考虑,也要因地制宜,尤其是遏制教育上的“贫富差距”。

  教育是攸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大事。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百分之七十。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因此我们说,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如果不能维护教育公平,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广大农民的素质还不能提高,中国的“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永远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稿源:红网)(作者:洪巧俊)(编辑:耿红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