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05:2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房宁

  “大多数务工朋友在工作前,与用人单位之间只达成了口头协议,这样的口头合同,法律是承认的,但这种合同关系不稳定……要注意保存一些有利的证据:要用笔记下来与老板口头约定时的见证人;记下每天工作的时间和完成工作的数量;老板发放工资时的数额、时间、地点、见证人、或者工资条……”这些农民进城务工的悉心提醒来自“乡土·乡亲”

丛书,丛书由中国农业大学34名同学在业余时间自发编成。

  6月底刚完成的初稿,虽然没有精美的封面,但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农民进城务工指南、农民子女教育、农村疾病预防与控制、农村食品安全与营养、农民增收实用案例、农民奋斗成功典范六个专题,共30多万字、200多幅插图。

  丛书副总编、生物学院2002级学生赵翼说,2004年7月他去内蒙古自治区的固阳县参加社会实践时发现,当地一位职业高中教师编写的只有十几页的《奶牛受精》的小册子很受农民欢迎;回到北京后他逛书店发现,很多科普著作就连有专业知识的学生都看不懂。编写通俗易懂的科普图书显得非常必要。

  农学院的杨铮也认为:要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必须从农民的教育入手。于是,编写一套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科普图书的想法在两个人的交流中更加成熟。他们在今年4月17日开始正式在校园内招募志愿者,两天之内就得到了近百人的响应,最终确定了34人的创作团队。

  杨铮介绍,这个创作团队的成员大都来自农村,都有三次以上的农村社会实践经历,他们自信写出来的书可以做到通俗易懂。负责“农民子女教育”专题的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杜雯告诉笔者,在今年五一“封闭写作”前,他们组曾要求每位成员必须带1万字上山,但后来这些文字绝大部分因为不合要求而被舍弃了,“现在的书稿经过10多次修改”。

  后来,同学们想到,这套书要让农民看得懂、对他们有用,让农民参与进来。所以,他们与学校的保安、清洁工和建筑工人等农村打工者保持着交流,邀请农民工参加座谈会听取他们的要求,把写好的书稿送到他们手中征求意见。目前,已经有20多名农民工参与了读稿审稿。

  集中写作的每个晚上,同学们都要开创作交流会,每个成员把当天所写的稿件读给大家听,然后大伙一起讨论。一位负责写“肺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同学读完稿件后,大家哄堂大笑,因为听起来这就是一篇难懂的学术论文,他不得不从头再来。

  博士生贾娜说,虽然现在初稿已经完成了,但还是有农民工反映,“农村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农村食品安全与营养”的专业性比较强,有点读不懂。他们准备利用“百名教授服务百村行动”把书稿带到农村,接受农民的直接反馈。

  刚开始很少有人对几个学生编书的事表现出热情。但是,随着工作的展开,来自社会各界的肯定逐渐多了起来,感动和勉励着这个年轻的团队。

  来自普通农民的无偿帮助更为初稿的写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了丰富丛书内容,同学们请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配插图。北京明圆学校发起了图画征集活动,最后选定了二三十个孩子的作品。当杨铮他们打算提供报酬时,小学校的老师谢绝了,他们的唯一要求是,书出版后,给这些孩子的父母送几本。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17日 第六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