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黄姜加工废水威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15:44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7月17日电(记者吴晶晶)记者日前随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湖北省十堰市采访时了解到,当地黄姜加工排放的大量污废水正在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产生威胁。

  被誉为“药用黄金”的黄姜,是生产皂素和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十堰市因其适宜的地理、气候特征,黄姜种植和加工能力分别占到全国的36%和44%,黄姜产业也成为当地县

域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十堰市郧西县,当地大多数农民都种植黄姜,黄姜种植面积一度达到30万亩,加工企业达14家,2003年实现GDP3.32亿元,占全县GDP的26.6%。

  但是由于生产工艺落后,黄姜在加工水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强酸性有机废水,因此素有“废水之王”之称。黄姜加工过程中每生产一吨皂素会产生500吨废水和8至9吨废渣,废水中COD浓度约为32000毫克/升,若直接排放会对水体产生严重污染。

  记者在郧西县最大的皂素生产企业湖北百科皂素有限公司看到,这里黄姜加工产生的原始废水呈黄红色,漂浮着白色泡沫,厂区弥漫着刺鼻的酸臭味。据公司副总经理韩群波介绍,2001年该公司自主投资350万元,建造了处理250吨黄姜废水的治污装置两套,经过处理后,废水中COD含量能够降至500至800毫克/升左右。但是这仍远远达不到企业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所规定的COD含量100毫克/升。

  郧西县环保局局长万长虹说,目前黄姜产业污水排放并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政府只有比照造纸行业的排放标准,要求排放的废水中COD含量在500毫克/升以下。据了解,为了解决黄姜废水污染问题,郧西县13家生产企业已经关闭了7家,另有3家正在停产上治污设备,只剩下3家具备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在运转。但是目前郧西县年产200吨皂素,仍然会产生废水12至15万吨左右。

  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黄姜废水治理技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加大对黄姜清洁生产的科研攻关力度。记者了解到,黄姜加工废水污染末端治理示范工程即将在郧西县纯阳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试运行;国内首条皂素清洁生产线今年也在十堰市张家湾区元康药业公司建成并投入试生产,这些技术能使黄姜加工造成的污染大大减少,但目前都还没有达到大范围工业运行的程度。

  十堰市身处南水北调水源核心区,丹江口水库在十堰市境内的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60%。为了保证水库水质,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替代产业,引导农民种植山野葡萄、饲养马头羊。目前黄姜加工企业已由2002年的60家减少到29家,黄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76万亩减少到25万亩左右。

  有关专家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在2010年把丹江口水库的水调往京津冀豫地区,黄姜加工污染问题如果不得到尽快解决,将会影响水源地水质和北方人民未来的饮用水安全。各级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加快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排放标准,加大科研力度,从而有效保护水源地安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