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滑雪场一边喊渴一边浪费 一年“喝”掉4万人用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09:51 荆楚网-楚天金报

  据新华社电北京近年来掀起了一场滑雪场“圈地”运动,这些滑雪场均为取地下水人造,从而导致滑雪场与人“争”水喝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专家指出,北京的水资源是不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从首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北京地区不宜盲目建设滑雪场。

  据了解,截至2004年底,北京建成并投入营业的大小滑雪场有13家,总占地面积约95

1万平方米。北京是一座重度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4%,全国人均的15%。1999年以来,北京市已连续6年干旱,所有滑雪场均采用人工造雪的方式铺设雪道和营造雪场氛围,并且无一例外地使用地下水作为造雪水源。目前,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0.5米左右的速度下降,全市地下水累计超采已达60亿立方米。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13个滑雪场一年需用水380万立方米,相当于消耗了北京4.2万人全年的生活用水。从北京地区滑雪场的布局现状看,半数以上的滑雪场位于水源地或水源涵养地上,其他滑雪场则坐落在城市地下水的“锅底”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源地涵养能力的下降和地表水的流失。

  滑雪场的建设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状况,也加剧了土地、电力等资源供需矛盾,还对北京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国内外专家都指出,中国北方缺水的问题最严重,但现有和计划兴建的滑雪场都集中在这个干燥的地区;中国的问题在于对一种原本短缺的资源使用不当;中国严重缺水不宜发展滑雪场。

  中国水资源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样毋庸置疑的是: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滑雪等冬日户外运动也喜爱有加。面对老百姓“喝水”与“滑雪”的需求,应该如何取舍呢?

  “北京人可以不滑雪,但不可以不喝水!”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内40余个城市旅游规划的王富德认为,北京地区根本不具备建造滑雪场的条件,应在近年内分期、分批关闭所有的滑雪场。从北京市自然资源状况看,过度抽取地下水来维持人工造雪将导致灾难性的恶性循环,甚至会殃及子孙后代。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