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第一解读:高招骗子“忽悠”手段大揭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0:24 人民网
  目前,高校招生工作正在各地紧张进行。对许多考分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长而言,面对“高考不理想怎么办?低分也能上大学!”“我们能满足所有求学者的不同求学需求!”等等诱人的宣传,难免会怦然心动。但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

  高 招 骗 子 在 行 动
第一解读:高招骗子“忽悠”手段大揭秘(组图)
·拿钱就能上大学

  “只要分数在400分以上,8万上一本,5万上二本,西安高校随便挑。”7月9日,尤先生接到这样一条短信。然而当按照对方的电话号码打过去一问,对方称要8万元,就可以上交大的金融或会计专业。当提出面谈时,对方立刻拒绝。当被问到怎么保证交了钱孩子能被录取?对方回答“先交一半,拿到录取通知书再付另一半。”并说若有诚意15时再联系。但当天15时再打电话过去,对方的手机却一直在关机状态

  ·招生广告设陷阱

  正值高考录取结果纷纷揭晓之际,一些招生骗子在广告中设置招生陷阱,把敛财黑手伸向落选考生家庭的口袋,值得警惕。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6月底以来,该市大学招生和高复班广告铺天盖地,如高复班广告称“90%以上的本科上线率”,高校招生广告称“颁发国家承认学历”、“保证100%就业”、“推荐出国留学”等

  ·“替”大学提前收学费

  “学校录取还没开始,就有不法分子给家长打‘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的电话,让家长汇学费。”中国农业大学招办负责人说,根据各省市招办的时间安排,学校2005年的普通本专科学生的录取工作在7月初全面开始。但在录取还没有开始时,就有家长接到孩子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的电话。“录取还没有开始,怎么会被录取?一看就是骗子的拙劣骗术,还有家长反映,骗子要求被录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农大招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基本常识的错误,高考报名时,要在网上报名,录取根本就不需要在网上报名

  ·“黑中介”居然搞“加盟”
第一解读:高招骗子“忽悠”手段大揭秘(组图)
  河南目前有“联招”设立的“办事处”近30家。设立一家“办事处”,就要向“北京联招”交“加盟费”5万元到15万元不等。“郑州办事处”今年就上交了15万元;各“办事处”可发展“下线”,“下线”每推荐一名学生可提成2000元到3000元。目前“郑州办事处”已发展了80多名“下线”,这些人中有中学校长、中学老师、在校大学生,还有下岗工人,甚至还有政府工作人员。记者了解到,在该“办事处”被查处时,已有200名“客户”填报了注册登记表,希望能在他们的操作下上理想的大学

  ·利用QQ招高考复读生

  青岛考生小夏今年高考成绩平平,原本以为上大学无望的她,前两天无意中在网上发现了这样一个信息:“考生小夏:那天我看到一个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的招生简章,我很高兴,我看下面有一个QQ号所以我就跟那个老师联系了。”这个自称姓周的老师告诉她,只要填报武汉警官职业学院为第一志愿,然后把资料寄给他,一个星期后就可以收到录取结果

  戳穿高招“大忽悠”教育部门揭骗局

  教育部:高校“六公开”实施高招阳光工程

  为增加高校招生工作透明度,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尽快建立和完善以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制度,在高招工作中实施阳光工程

  谨防六大招生欺诈

  七类违规广告成招生陷阱一是冒充高校招生人员,以愿意帮忙为名,诱使家长“慷慨解囊”,上当受骗;

  二是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 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高校的学生;

  三是谎称可以“低分高录”,从而骗取考生大量钱财;

  四是借所谓“内部指标”“小计划”骗人,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然后逃之夭夭;

  五是以“自主招生”行骗,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

  六是利用录取信息欺骗

  招生骗子的“金蝉脱壳”计

  一是卷钱走人,溜之大吉,留给家长的电话突然成了空号;二是拿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的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家长;三是私刻公章,伪造录取审批表和录取通知书欺骗考生;四是谎称因考生分数低,为了保密不能立即办理,让考生回家耐心等待,有的考生因过分相信骗子,直到年底还在痴痴地等待;五是谎称考生交的钱已作为活动经费花完了或是交给招办和高校的人了。一部分异地招生学校绕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在媒体上刊登夸大事实甚至是完全虚假的招生广告;二为争夺落榜生生源,一些民办高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委托中介进行异地招生,中介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发布虚假信息诱骗落榜生;三少数学校夸大事实,误导学生入学,比如将自考助学、证书培训说成学历教育,将学历文凭考试说成民办高等教育;四一些社会办学机构与名牌大学合作办学,但在招生时故意混淆办学主体,直接说成是某某大学招生,并强调落榜生与统招生一样上课、一样毕业、颁发同样的学历文凭;五发布虚假信息、骗取学生信任,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升学率高等;六用开办热门专业、保证百分之百高薪就业、保证出国的许诺来吸引落榜生;七一些中介机构在不具备资质的情况下从事招生中介服务,收取较高费用,但考生能否顺利入学没有保障。

  作者:编辑:臧文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