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印尼“汉语热”持续升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1:05 新华网

  编者按: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定于7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这是自1951年中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召开的以汉语为主题的高层次国际研讨会,目的是为把推广汉语教学看作是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汉语的推广看作是促进世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机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汉语作为一种重要商业语言的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正在提升。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已经从过去汉学家在学术、教

学领域的研究,过渡到到民间及各国政府的需要,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对中国的汉语教学提出了形势多样、不同层面的需求。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代表确认参加本届大会,其中政要及部长级代表30余人,大学校长及汉学家130余人。今起播发一组介绍世界各地学习汉语情况的稿件。(编辑按完)

  新华网雅加达7月18日电(记者夏林)汉语教育在印尼已经生根开花,有识之士还联合起来,成立了相关的民间管理机构——印尼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华教协),该机构在雅加达办公,但影响力遍布印尼全国。近日,新华网记者从雅加达规模最大的两家从事汉语教育的民间机构——文华汉语学院和翰林汉语学院了解到,由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经贸往来频繁、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不断上升,所以,前来进修汉语课程的当地人络绎不绝,“汉语热”正在持续升温。

  文华汉语学院的行政人员陈颖由南京师范大学受聘而来,她说,学院的大多数学生是公司职员,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尤其是晚上来这里学习汉语,主要是为了增加和中国企业和公司接触的机会,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上升的势头很快,其中蕴藏的机会也多。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汉语不仅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应该是在英语之外的第二大国际通用语言,他们之所以这样看问题,原因很简单,首先中国就有13亿人口讲汉语,而在中国之外,讲汉语的人口被估计为中国人口的两倍之多。

  陈颖介绍说,在文华汉语学院,除了印尼学生之外,还有大量韩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学生,他们来这里学习汉语的动机,都是为了寻找更为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翰林汉语学院的校长李伊万则对记者介绍说,学好汉语不仅可以使自己寻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自己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这对一个人更为广泛地开拓视野以及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引进师资是华教协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印尼适龄的华文教师非常缺乏,其本地来源主要是印尼大学的中文专业毕业生,另一个师资来源便是政府间交流,华教协通过中国教育部下属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办)、印尼政府有关教育机构以及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组织志愿者来印尼进行汉语教育。首批志愿者20人全部是广州暨南大的在校学生,大部分是本科生,还有几位是硕士生,他们于2004年7月20日抵达印尼,随即分流到印尼的9个省从事汉语教育工作。

  印尼的“汉语热”在沉寂多年之后,目前已从百废待兴进入了方兴未艾的阶段。据记者了解,华教协正在做整体协调工作,他们计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从事汉语教育的学校数量、教师数量搞清楚,同时针对具体情况,建立通用的教学大纲与汉语教育考试题库,将汉语考试作为一些学校升留级的标准之一,以便为汉语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以及“汉语热”的常盛不衰打下坚实的基础。确实,在印尼“汉语热”方兴未艾的背后,除了经济的驱动,还有文化的成因。根据官方数据,印尼全国人口为2.1亿,其中华人占3.5%,而民间对这一比例的估算是不到7%,也就是全国华人有1000万以上。在这些华人当中,50岁以上的,由于血脉关系,基本上都可以讲汉语,但读、写能力较差,而50岁以下华人中的绝大多数汉语读、听、写能力基本丧失,原因是苏哈托执政32年间禁止人们使用汉语。

  苏哈托下台后,印尼政府逐渐放开了对汉语的禁锢,压抑多年的学习欲望和印尼华人认祖归宗的心态逐渐复苏,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对印尼的“汉语热”形成了加温效应。如今,在雅加达、棉兰、泗水等华人较为集中的省份,很多中小学都开办了汉语课程,印尼个别大学还设有汉语专业。令人惊喜的是,目前,不仅是华人,甚至连很多原住居民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设有汉语课程的学校,希望下一代可以多掌握一门语言技能,以便在日益迅捷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能力赢得先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