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友:大学生到基层 不能仅仅靠激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4:49 人民网

  今年,到基层创业的大学生人数有增无减,人们在为这些大学生喝彩的同时,也替他们捏了一把汗:他们到基层能不能学有所用,能不能经受住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大学生到基层,要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在贵州山区支教两年的大学生徐本禹曾多次面临困境。经济上的困难、精神上的孤独和周围人的不理解,这些都考验着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坚守的毅力。能不能承受困苦、孤独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个准备下基层的大学生都必须

认真对待的问题。

  大学生到基层,有没有好的成长环境?听到大学生下基层的消息,一位网友在留言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是否重视人才?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不愿、不想、不敢到西部、到基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西部、基层不尊重人才,害怕误了青春和前程。因此,西部地区、基层单位要对满怀激情来到西部、来到基层的热血青年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和爱护,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更好的平台。大学生到基层,离不开好政策的鼓励和支持。过去,由于政策不到位,很多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都曾遇到障碍:西部基层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别较大;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存在着用工不规范、不缴纳社会保险等问题,这些都会挫伤毕业生的积极性。

  近年来,为了引导和鼓励广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在户籍管理、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以消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对毕业以后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大学生,达到一定工作年限的,由国家代偿他在校期间的助学贷款。自2006年起,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招考公务员时,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这些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关心和爱护。

  大学生到基层、需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去锻炼,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高校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更要落实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对他们今后的培养和使用有所考虑、有所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让基层、西部地区成为大学生成才、创业的沃土。

  今天,国家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他们有更多选择的自由和空间,这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当多数毕业生挤在城市里,盯着房子、车子、票子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把鼓励、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艰苦地方去的有为青年。

  作者:唐宋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