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数国事 说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7:0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常志鹏)历史是由大事穿成的。有幸见证和参与实施这些大事的人是幸运的。这是读日前出版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所著回忆

  录《国事忆述》的结论。

  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史的建议下,陈锦华同意忆述了

  他亲自参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决策的实施过程: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派出的上海工作组;20世纪70年代末的第三次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和建设上海宝钢总厂;1983年为用好国内石油资源而成立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92年决定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为制止经济过热而实行的宏观经济调控;第二次、第三次引进成套设备,1999年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前政要倡议在中国海南省成立博螯亚洲论坛等。

  在这些大事决策中,突出体现了历届中央领导,尤其

  是周恩来、邓小平、关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思想,体现了他们的治国宏图,对于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和建设强盛国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锦华之所以想把这些写出来,就是这些对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有积极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记述史实,也是作者的历史责任。

  陈锦华说,我在参与这些重大决策的实施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他们巨大的物质力量,目睹了这些措施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变化。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研究共和国的发展史,本书提供的亲身感受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参考。

  从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30多年的共和国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史上的光辉一页。这30多年的创业史,充满了光荣与梦想、胜利与曲折、奋斗与艰辛。今天,尽管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共和国仍然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仍然需要艰苦创业需要拼搏精神,需要人们到生产第一线去建功立业。

  书中所述的各项重要活动,正是靠着成千上万的充满奋斗精神的的人,才改变了历史的面貌,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中国还处在现代化的中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长期奋斗。要奋斗就要有追求,就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历史是继承的、发展的。中国需要发展同样需要继承,需要借鉴上一代人的经验。

  历史是一面镜子。应该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本书记述的各项重大决策实施,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过曲折,发生过反复;有欢乐,也有痛苦;有正确,也有失误;有成功,也有挫折。这也正是其宝贵之处。

  正象陈锦华所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尽一代人的责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时代的人只能各写自己的历史。他在自序中引用了清代赵翼的诗:“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在这个前提下,陈锦华说,他的书“要讲成就,实事求是地讲,是历史的机遇,是赶上了好日子;要讲走弯路,工作失误,说是历史的局限,似乎也不算诿过。”

  读者若能够用如此的视角和眼光来打量、看待那段历史的峥嵘岁月,心态也会是平和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