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追怀蓝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4:0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追怀蓝理(组图)
蓝理画像

  蓝理是一位被人们怀念的清朝康熙年间的平乱名将。

  不久前,我陪同世界著名航海探险家、美籍华人翁以煊先生等,参观访问了曾任定海总兵的蓝理的故居。

  蓝府坐落在与普陀山相邻舟山本岛定海区西大街89号。蓝府占地约1300多平方米,典型的清代前门坊依然完好。蓝府有五道门槛,穿过设有四道门槛的门廊再往里走,只见有一个10多米高、5米多宽的石头牌坊,叫“台门”,这是第五道门槛。正上方门中间刻有“蓝府”两字。过了台门就是正堂,左右配有厢房。正堂设有供香台,两边有太师椅,全是清康熙年间的遗物。正前方墙壁上,端挂着蓝理威武的画像。蓝理的后裔(第十二代孙)蓝如勇给我们讲述了蓝理的传奇故事:

  蓝理(1647年—1719年),字义甫,号义山,福建漳州漳甫县赤岭畲族乡人,自幼习武,精通刀、枪、矛、盾等各种兵器。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割据台湾的郑氏政权内政混乱,势力渐衰。康熙帝决心乘机出兵收复台湾,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厦门训练水师,施琅早就对蓝理勇猛善战有耳闻,奏请康熙批准,蓝理出任前部先锋后,在厦门训练水师,严肃军纪,严格训练,深得施琅赏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6月16日,施琅、蓝理率领水师攻打澎湖,在清舰队被大浪冲散、施琅眼睛被流矢击中的危急关头,蓝理大吼一声:“将军勿忧,蓝理在此!”激战中,蓝理负伤十多处,腹破肠出,血透战袍。其身边的族子把他流出的肠子塞入腹中,并包扎伤口。次日总攻,蓝理不顾伤重,再次率舰出击,把施琅从搁浅的帅舰上救出来。随后又同众将士勇猛杀敌,终于取得了澎湖之战的巨大胜利。清王朝统一了台湾。蓝理因战功显赫,被授予参将,加左都督。康熙帝称赞他“血战破敌,功在首先”。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蓝理调任舟山定海镇总兵。当时的普陀山经过明朝迁界,倭寇、荷兰强盗的劫掠,明末清初战乱的破坏,以及受清初“海禁”的影响,寺院毁败非常厉害。蓝理自知仅靠康熙帝赐予的千两黄金,不足以修复众多庙庵,便带头捐巨资,并命令定海镇三营官兵轮流参加劳动,自己更是身体力行,自始至终参与修复工程。仅几年工夫,修建了普济、法雨两寺,修复了积善庵、智度庵、清凉庵和南天门等寺院。蓝理不仅武力出众,而且也很有文才,擅长书法,他曾书“山海大观”勒石于普陀山南天门,并作“登南天门山海大观于石上有赋”诗一首。蓝理对恢复、振兴普陀山佛教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蓝理调任天津总兵官。他离开时,普陀山僧人及舟山民众恋恋不舍,坚持要他留下一点物品作为纪念,蓝理留下了一件盔甲和一把钢刀。僧人们在法雨寺建起了留衣堂,把盔甲和钢刀供奉起来,并建立了蓝公生祠。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蓝理病逝,终年72岁。消息传到普陀山,僧众们为了纪念他,特地把蓝公生祠改为蓝公祠。

  遗憾的是,普陀山的蓝公祠已不复存在,但舟山人民和普陀山的僧众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平乱名将在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和修复普陀山中的功绩。他生前用过的盔甲和钢刀,至今还陈列在普陀山文物馆内。近些年来,慕名到定海参观蓝理故居和到普陀山文物馆瞻仰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19日 第七版)
追怀蓝理(组图)
蓝理旧居门牌楼

  虞岸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