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南:让海防林发挥经济效益(绿色海疆万里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5: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海口7月18日电 记者冯华报道:蔚蓝的海面、洁白的细沙,在海南省文昌市东郊椰林风景区,浩如烟海的椰林让人惊叹。文昌市1998年开始推广海防林中套种椰子的成功经验,长达206.7公里的海岸线上,海防林套种椰子树长度达86公里,面积5.2万亩,去年椰果及加工产值达1.2亿元。

  解放前,文昌沿海植被稀少,风沙潮灾害频繁。解放后,文昌人积极造林治沙,营造

了以木麻黄为主的海防林。上世纪70年代,沿海的东郊、清澜、龙楼等镇农民尝试在沿海木麻黄林带内套种椰子,每亩种植13—14株,至椰子开始结果后,才逐渐把林带内的木麻黄砍掉。东郊镇农民同时利用林带发展原林养鸡,年饲养文昌鸡15万只,出售收入达到300万元,防护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明显提高。

  “1亩防护林能种18株椰子,每株结果20—50个不等,每个椰果的价格一般在1元左右;而木麻黄20年左右就要更新,1亩木麻黄的经济效益只有200元。因此,套种椰子后,每亩增加收益160元以上,多的可达700元。”文昌市副市长符永丰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椰果还可以做成椰糖、椰蓉、椰雕、活性炭等深加工制品,文昌市每年椰果的加工产值就达9000万元。

  与文昌市相邻的琼海市则大力推广林瓜轮作模式,即在进行低效海防林改造时,允许农民先种植一次反季节西瓜,将林地树头、树根清理干净。西瓜按亩产2500公斤计算,每亩利润平均在2000元以上。这样一来,既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效,又增加了群众收入,还有效解决了土地稀缺、农民与林业争地的矛盾。

  经济生态两相宜(短评)

  随着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沿海防护林的保护与当地经济建设之间产生矛盾的情况比较普遍。而海南省通过推广“林椰套种”、“林瓜轮作”等模式,较好地破解了这一难题。

  海南省四面环海,土地资源稀缺,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土地的投入产出率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海南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在沿海木麻黄林带中套种椰子,使经济效益较高的椰林成为海防林的主体树种之一。在海防林更新换代时,又巧打“时间差”,让承包户种植反季节西瓜。既保护家园,又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地群众从椰林中获益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种植、看护、管理海防林的积极性,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海南省的实践启发我们,沿海防护林不仅仅具有生态功能,同时也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只有因地制宜,合理解决好海防林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19日 第二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