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说“需要”(人民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5: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晓河

  消费源于需要,有什么样的需要,就有什么样的消费。需要过了头,消费也会过头,必成浪费。社会生活中,诸如讲排场,比阔气,盲目攀比,大手大脚,肆意浪费等不节约的现象和行为,大都源于过了头的“需要”。有人因此为这类人画像:“坐高档车,住高级宾馆,是‘脸面’需要;打牌赌博,吃喝玩乐,是‘应酬’需要;搞豪华装修,购高档用品,

是‘办公’需要。”因之,正确认识“需要”很有必要。

  需要,按词典解释,一是应该有或必须有,二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需要与人人相关,成长、学习、工作、家庭、生活、交往……都在需要中实现着,都在实现中需要着。人类在需要中进步,社会在需要中前进。需要是一种条件,没有它办不了事。需要是一种动力,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和创新。没有了需要,一切就停止了。然而,需要一旦成为奢欲,难免欲壑难填。

  搞建设谋发展,目的就是要极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讲厉行节约。两者并行不悖。需要不是毫无节制,节约不是不消费,而是在满足需要中厉行节约,在厉行节约中更好地满足需要。开源与节流、消费与节约是统一的。我们讲求舒适富裕,但不是要摆阔斗富;我们主张拉动消费,但不是要挥金如土;我们坚持搞建设谋发展,但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焚林而猎。吃祖宗粮,造子孙孽,把“需要”说得再好听,也是败家子行为。

  需要也要从实际出发,不“透支”,不“超前”,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这也是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吃饭穿衣论家当,每每需要之前,都掂一掂,算一算,你的需要就不能放纵、不敢放纵、不愿放纵了。就实际情况而言,搞巧立名目、无中生有的需要,是极少数,但搞过头需要、放纵需要的事不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需要应以朴素为本,以节俭为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待遇、条件,要向低标准看齐,和老百姓去比。这样,需要是实实在在的,办的事是实实在在的,党和人民才满意。

  需要是一面镜子,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格。周总理办公的西花厅,阴冷潮湿,有关部门几次打报告,请求尽快整修一下,总理不允许。后来,总理夫妇到广东视察工作一个月,工作人员便乘机“修”起来。周总理回到了北京,对工作人员进行严肃的批评,直到换回原用的旧沙发、旧地毯和旧窗帘,停止了施工,他才重新住进西花厅。为此,他还主动在有关会议上作自我检讨。权重不移济民志,位高不泯公仆心。周总理时刻想的是人民之需,把一己之需压到最低。

  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这是好事。但应该记住一条,不论以后日子过得多么富裕,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每个人都认真审视自己的需要,规范自己的需要,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需要”,其实自己并不需要;有许多“需要”,其实有一点点就够了。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19日 第四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