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半数人大代表为何反对向选民述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9:06 中国新闻网

  近日,一项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问卷调查表明,虽然一方面有53.8%的人大代表赞成每年向选举单位述职,但另一方面同时又有46.2%的人大代表对代表述职“投了反对票”,担心述职会“增加代表负担,甚至流于形式”。(《信息时报》7月15日)

  毫无疑问,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大代表,向选举他的选民述职,是其人民代表责任的一种重要体现,正如广东省人大代表林才贤所说的那样,“代表应该具有职责意

识,既然拥有职权,就也应该受到监督,而述职就是一种比较好的监督方式”。其实,《代表法》对此也有明确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监督”,“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有接近半数的代表反对述职,担心“增加负担,流于形式”呢?笔者以为,除了少数人大代表思想层面上的“代表”意识不够强,对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履行职责的神圣性缺乏充分认识之外,出现这种局面,更重要也更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人大代表履职环境的欠缺上。述职的逻辑前提是履职,后者是源,前者是流,只有履职充分、到位了,述职才会是现实和有意义的,因此,透过一些代表对“(述职)增加负担,流于形式”的担忧,分析人大代表履职制度环境的缺失,才能对“半数人大代表反对述职”的现实,有一个更全面的解读。

  首先,这种履职环境缺失表现在,人大代表职业身份的兼职化。众所周知,目前各级人大代表一般都是兼职,也就是说,除了“代表”身份,他们大多都另有本职工作,而且这些“本职”往往还是“单位的骨干或领导”。这样,“代表”职务事实上便成为业余性质的———只能是在本职之外,投入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去“兼顾”,显然,这种履职背景下,再增加述职任务,一些人大代表难免不产生“增加负担”的担心,而如果履职本就履得不充分,而又强要“述职”,述职的空洞化、“流于形式”,就很难避免。

  再者,人大代表在履职上物质保障不足,也是上述履职环境缺失的又一重要方面。显然,作为一种以密切联系群众,直接反映和代表民情民意为特点的职业,人大代表要想充分完成职业使命,除了时间和精力之外,满足履职需要的物质保障也必不可少,如必要的工作经费、办公场所,以及相应的辅助人员等等。很难想像,如果这些履职条件不能得到保证,人大代表的履职效能如何能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注意到,最近全国人大专门出台规定,强调“要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应为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逐步增加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经费,保证开展活动的需要”。因此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专职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履职”的源头活了,“述职”自然水到渠成,对代表述职的种种担忧乃至反对,将不再会成为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楚一民;原标题:半数人大代表反对述职的背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