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玻璃女孩”勇敢的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9:26 河北日报

  人物名片魏瑞红成长档案

  1979年1月27日,出生在广平县双庙乡油坊村。3个月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脆骨症(成骨不全)。不断经受骨折的她至今身高仅1.1米,体重30公斤。

  1988年,开始读小学,1997年初中毕业,并于同年在《邯郸晚报》发表处女作《寻找

春天》。

  1999年5月4日,向邯郸市“保护母亲河行动”办公室捐出100元钱,成为全市社会个人捐款第一人,共青团邯郸市委向全市青年发出“学习魏瑞红,为母亲河添绿”的倡议书。

  2004年初,报考北京大学心理系自学考试课程,于2005年4月考完全部16门课程。

  2004年,被广平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她,脆弱得不堪一击,26年的生命历程中,骨折30余次;她,坚强且永不服输,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专科总共16门自学考试课程……

  人称“玻璃女孩”的魏瑞红,拥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美丽的梦。她深信,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决不会像玻璃那样易碎。1

  “磨难是一笔财富。

  倘若懂得珍惜,生命总是美的。”7月15日,广平镇中心学校院内。一个矮小的身影正坐在板凳上,一步一挪,艰难地“走”着,她就是魏瑞红。她的故事一如她的行走,一路艰辛。

  1979年1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一个小生命降临在广平县油坊村魏玉民家。爷爷魏同忠为这个长孙女起名叫“瑞红”,意为希望孩子为这个家庭带来红色的祥瑞。

  瑞红出生50多天时,母亲刘金美抓住她的小手翻转身体,孩子的一声惨叫把她吓出一身冷汗。瑞红一直哭闹不止,到村医院检查后才知,孩子的左臂骨折了。

  家人把它当作是意外,并未深究。然而,一个月后,母亲抱着瑞红去医院复诊时,轻轻一碰,双腿又发生骨折。母亲一下子呆住了。一番细致的检查后,谜团终于解开。“孩子患有先天性脆骨症,四肢只要轻微受力就会骨折,这种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寿命也许只有十一二岁,你们一定要善待她。”医生只留下这句话。

  从此以后,骨折、接骨、再次骨折———这成为瑞红童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由于骨质异常脆弱,常常是医生正在接一处骨,却又牵扯到另一关节,再次造成骨折。瑞红5岁的一天,邻家的小伙伴塞给她一个烧饼吃。烧饼有些硬,瑞红用力把它掰成两半,没想到这一掰就造成了肱骨骨折。

  当别的孩子已经奔跑在大街小巷和田野里时,瑞红却只能坐在床上,偎依在亲人身旁。春暖花开时,爷爷会抱着她到村外的梨树园。每当这时,懂事的瑞红总会睁大双眼,看满园的梨花灿如云霞,久久不愿离开,仿佛要把满园春色装进眼里,带回家中。

  8岁时,瑞红终于会“走”了。从此,她坐在爷爷专门为她制作的小板凳上,一步一挪地“走”着去看外面的世界。然而,仅仅从屋里到厕所近50米的路程,对她而言却像长途跋涉,来回要花上半个小时。

  26年里,瑞红骨折30多次,一些轻微的拉伤更是数不胜数。无数个被疼痛折磨的不眠之夜里,瑞红躺在床上,看着对面墙上的时钟,静静地聆听秒针走过的“滴答”声,一秒一秒直数到天亮。

  一次,母亲用排子车推着瑞红出去,拐弯时瑞红不小心滚落在地上,结果头摔破了,四肢全部骨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瑞红疼痛难忍,嘴唇都咬破了。她对母亲大声喊道:“我要是再骨折,你们就把我扔出去算了。我再也不想要我自己了!”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母女俩抱头痛哭。

  “每次骨折时,我就像是一堆摔碎了的玻璃。”瑞红说。频繁的骨折使瑞红的腿肌过早萎缩,骨骼发育畸形,身高至今只有1.1米。“玻璃女孩”的称呼渐渐在人群中传开。

  瑞红上初二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做《我的梦》。在文中,瑞红写道:“我惟一的梦想就是能够吃上一种灵丹妙药,把病治好。到那时,我会飞跑着告诉所有的人:‘我会走了!我会走了!’”

  这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校各个班级轮流朗读,没有一个同学不为之所动。当轮到瑞红所在的班级时,她却因又一次骨折而没能来上学。一位同学代替她读了作文。看着她那空空的座位,同学们不禁纷纷落泪。

  “在我短暂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感受最深的是‘疼痛’两字。”瑞红对笔者说,“但我深信,磨难又是一笔财富,倘若懂得珍惜,生命总是美的。”2“无论健全还是残疾,只要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生命就有意义了!”

  广平镇中心学校院内,一间平房教室改为宿舍,瑞红家五口人就住在这里。几个旧式衣柜一字排开,立在房子中央,将居室隔成两间。家里的摆设十几年没有变样,只有书柜里的书是常换常新。

  瑞红坐在书柜旁,为我们展示她的几排藏书,说:“书是我的最爱。书籍让我学会了知识,帮助我健康地成长起来。”接着,她娓娓道出自己的求学历程。

  小时候,爷爷常给瑞红讲张海迪的故事,每听到入迷处,她就问爷爷:“什么时候我也能像海迪姐姐那样啊?”爷爷总回答:“瑞红长大了肯定能和海迪姐姐一样勇敢,一样优秀!”听到这儿,瑞红总是摇摇头。在她心中,张海迪就像一尊神,别人永远比不上。

  有一天,爷爷告诉瑞红:“爷爷去了一趟济南,见到了张海迪的老乡,他说张海迪其实没什么特别聪明的地方,只是比别人肯学习。”瑞红顿时有了信心,她立志要好好学习,像张海迪一样。

  “后来,我才知道爷爷根本没去过济南,他只是想帮我树立信心。他让我懂得,平凡人到英雄之间有一条路,只要勤奋努力,英雄并非遥不可及。”说这番话时,瑞红的眼中充满自信。

  1988年,在瑞红的恳求下,父母终于同意送她上学。母亲抱着瑞红奔波在家与学校之间,一天要跑三个来回。

  每天,瑞红被放在教室的座位上,便不再活动了。为了尽量不去厕所,瑞红在学校从不喝水。由于经常骨折,她每年有1/3的时间在家休息,还常常带着夹板绷带、强忍疼痛去听课。读小学和初中的九年里,瑞红在班里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红奖状年年捧回家。1997年,瑞红以全校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初中毕业,但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

  “这9年中,你既要学习又要忍受病痛,不觉得苦吗?”笔者问。

  “我觉得这太值了,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让我变得坚强自信,并且深刻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她答。

  文学对她有着深深的吸引力。在阅读中,她重新对人生进行了一番思考与梳理。

  “曾经病痛无数次袭来,身躯被狰狞如兽的疼痛一点点吞噬着,就渴望把身躯舒展成蝴蝶,飞离人间……耳边会一次次响起保尔·柯察金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把手枪举向头部时骂自己的话:假英雄!懦夫!把枪藏起来,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活下去……尽管有时活着的困苦难以承受,但当你的生命以不同的、有意义的方式展现时,嘴角溢出的将是一丝微笑。”瑞红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瑞红床头摆放着一本剪报,里面收集的都是一些报上刊登的残疾人的感人事迹。每天睡前,她都要翻开看几篇。在剪报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行字:“人生的美丽,不在于肢体的完美,而在于灵魂洒满阳光。”

  1997年,瑞红的处女作《寻找春天》发表在《邯郸晚报》上,此后她陆续在多家媒体发表了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40余篇。

  “无论是健全还是残疾,只要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生命就有意义了。心理上的健全远比身体重要。”瑞红常对自己说。于是,一个新的目标在她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2004年初,瑞红报考了北京大学心理系自学考试。

  没上过高中,身边又没有老师,瑞红自学心理学的过程非常困难。有时,为弄清一个概念,要查阅好几本工具书。伏在父亲为他精心打制的小课桌上,瑞红拿起书本就是一整天。在考前两个月的冲刺阶段,她每天要复习十几个小时。2004年春节,同学来家里玩,瑞红却事先定下了规矩:“我只能给你们20分钟和我聊天,一会儿还要学习。”在学习《心理统计》时,瑞红由于解题高度紧张焦虑,竟患了胃病。在病床上,她却仍一边输液,一边捧着书看,母亲心疼得一把夺过书:“孩子,咱命要紧啊!”

  今年4月,瑞红去石家庄考试。一路上,父亲抱着瑞红坐汽车、倒火车,赶到石家庄。长途的颠簸让瑞红痛苦不堪。当妹妹瑞丽抱着瑞红挤公车赶往考点时,两人被拥挤的人群撞倒在车门口。在司机和乘客们的帮助下,两人才顺利到达考场。

  这一次,瑞红又通过了报考的5门课程,至此她已在一年半时间内将16门心理学专科自考课程全部完成。老师们纷纷说,她创造了自考史上的奇迹。

  3

  “爱心是我成长的巨大动力,

  我愿意将这份爱传播给更多的人!”

  今年4月,瑞红的母亲刘金美被邯郸市妇联评为全市“十大感动我们的母亲”之一。瑞红为此作文,向母亲诉说心声:“您用博大的母爱为我撑起一片爱的蓝天!……医生曾说我只能活到十一、二岁,可我在您的精心护理下,度过了26个春秋,是爱创造了奇迹!”

  瑞红一家住在油坊村的时候,家门口有个3米深的大坑,从家出去必经的那条坑边小路仅不到1米宽。6岁的一天,邻家的小伙伴用车推瑞红到门外玩。刚一出门,瑞红就连人带车翻进了坑里,双腿骨折。母亲循着断断续续的哭声,不顾一切地跳下坑,将瑞红紧紧抱在怀里。

  从那天起,母亲刘金美毅然驾起沉重的排子车,从地里把土一车车地拉回来,像精卫填海似的垫起了门前的深坑!一车、两车……沉重的劳动中,皱纹过早地爬上了她的额头,肩上、腿上磨出殷红的血泡。母亲在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上拖着渗血的脚拉了6个月的土,终于把门前的小路垫宽了,还围起了小栅栏。

  在瑞红九年的校园生活中,母亲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九年里,无论严寒酷暑,人们都能看到母亲抱瑞红上学那动人的身影。每当下雪时,母亲怕抱着瑞红滑倒,总是一大早就把从家到学校的路一段一段地扫干净,一直扫到教室门口。

  在瑞红的小课桌上,有一篇未完成的草稿,名为《粉红的记忆》。瑞红告诉我,文章写的是两个妹妹从小对她的关爱,她断断续续写了七八年却始终不满意,因为她不知该用何种语言形容那种手足情深。

  瑞红8岁时,6岁的妹妹瑞丽用车推着她去看村里的桃园。看着看着,瑞红觉得口渴,瑞丽便立刻跑去为姐姐找水喝。半个小时后,瑞丽双手捧着水跑了回来,谁知手还是湿漉漉的,水却早已洒干了。瑞红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这件事,她说:“我想,妹妹的那片爱心也洒在了那一路。那个春天因她而美丽。”

  瑞红的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后,总有素不相识的读者为她寄来书本和钱物,并附上激励的话语。今年4月,一位报社的编辑开车载她的全家去石家庄水上公园玩了一天———这是瑞红平生第一次外出旅游。

  “我就像一张‘真情试纸’,走到哪里都被爱心包围,这是我成长的巨大动力”瑞红说,“在接受爱的同时,我愿意将这份爱传播给更多的人!”

  1999年4月下旬,共青团邯郸市委向全市青年发出了向母亲河(滏阳河、漳河)献爱心活动。得知此事,瑞红立刻捐去了100元钱,希望用它买20棵树苗,为滏阳河两岸添绿。这是此次活动中的第一笔社会个人捐款。5月5日,团市委向邯郸全市青年发出《“学习魏瑞红,为母亲河添绿”的倡议书》:“20株树苗代表了20岁年华,身患先天性脆骨症的魏瑞红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仍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回报关爱她的人,回报社会……她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有限的生命在另一种绿色生命中无限延伸下去。”

  采访过程中,瑞红家的电话铃声不断响起,都是一些残疾人打来向瑞红诉说烦恼的。原来,早在几年前,瑞红就通过当地电台向社会公开了自己的家庭电话,倾听那些陷入心理困境的人讲述心事,尽力为他们打开心结。

  几年来,通过信件和电话,瑞红用自己温情的话语,帮助许多素未谋面的人走出困境。眼下,她正在与邯郸市丛台区残联一起运作,打算开通一条心理咨询热线,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此外,瑞红还萌发了一个新点子:建立一个残疾人爱心互动团体,为全社会的残疾人提供一个交流物品与信息的平台。

  临别之际,瑞红送给我们每人一个她亲手编织的中国结手链,仔细地为我们戴在手腕上。此刻,笔者再一次打量着眼前这个娇小的“玻璃女孩”:圆圆的脸上总挂着笑,一双大眼睛明亮而深邃,里面装满了动人的故事,一身绿色的衣裤散发着朝气。瑞红说,衣服是昨天刚从集市上买的。她喜欢绿色,因为,那是生命的颜色。

  本报通讯员 宁学玲 赵凤山 本报记者 艾秀廷 解丽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