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四军第四师女兵王国英 在彭雪枫率领下抗战在豫皖苏边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9:26 南方都市报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寻访抗战老兵

  特别报道 第27期

  重视历史迷思中人性的温暖,还原宏大叙事下细节的真实

  他们是光荣的缔造者,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

  老兵档案

  王国英

  1920年 出生于河南西华县逍遥镇阜陵村贫苦农民家庭

  1938年5月 参加革命,在西华县敌后抗日根据地组织各救会宣传抗日

  1942年 在新四军第四师淮北运河特区医务所任政治指导员

  1945年 到山东惠民县城关区任区委副书记兼各救会主任

  1949年 调到浙江省温州市人事局

  1963年至1983年 在浙江省丽水科委工作

  1983年 从浙江丽水市科委离休

  目前 居广州市天河区空军大院

  2005年7月2日下午,广东省广州市空军大院,85岁的王国英仍能兴致盎然地回忆起自己参加革命的点点滴滴。耳不聋,眼不花的她平常最喜欢躺在摇椅上看电视打发闲余时间,另外,她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坚持每天看书、读报、写读书笔记。

  “自我当兵那天起,就不再把自己当成女的”,王国英老人坐在一个小凳上,带有一股明显的河南口音说,“那时候太苦了!”过堂风吹起王国英老人灰色的衣角,她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看着两张挂在墙壁上的自己的画作:《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和《舍身炸碉堡》,记忆将她拉回到了参加革命的1938年。

  18岁,参加了抗日自卫军

  她白天当文化教员晚上做军鞋,两个学期下来,王国英为上前线的战士送去近百双鞋

  西华县位于河南东部,距今约有2000多年历史,据志书记载,春秋时为宋华氏分封地,居东者为东华,居西者为西华。由于位于中原腹地,南北交通枢纽,成为党中央与华中敌后取得联络的交通要道和接送党的重要文件和革命干部的中转站。曾一度被称为“白区包围中的小苏维埃”,豫东知识界亲切地将它称为“小延安”。

  1920年1月,王国英出生于河南省西华县逍遥镇阜陵村。时值军阀割据混战,父亲王其田希望女儿能像花木兰、穆桂英一样成为巾帼英雄,决定给她取名王国英。

  1938年5月中旬,王国英加入了西华抗日自卫军。当时西华县读书的人很少,妇女更是没有文化。由于王国英曾读过几年书,她被安排在当地诸葛寺大庙的“妇女识字班”,成为20名妇女的文化教员。

  参加革命后,王国英就很少回家,只能通过写信与家人保持联系。后来为了防止军队机密泄露,写信也中断了。白天,她负责教学,晚上就在诸葛寺大庙里帮部队战士做军鞋。“只有一个昏黄的煤油灯,我将撮好的麻绳,穿过厚厚的鞋底,手指常被磨出血泡”。两个学期下来,王国英为上前线的战士送去近百双鞋。

  夕阳透过玻璃照在王国英老人的脸上,她从躺椅上缓缓地站了起来,双手扶着窗台,望着窗外,小声地唱道,“好男要当兵,好铁可打钉,兄弟争着去,姐妹送鞋行,新娘送新郎,老娘送儿打东洋。骑马戴红花,村民齐欢送。打败鬼子兵,全民得安宁,胜利归来时,鞭炮锣鼓迎,你说光荣不光荣!”

  “这是当地群众自编自唱的一首歌谣,在当时天天晚上可以听到这样的歌声,你能想象得出当时群众工作做得有多么好了吧?”王国英说。

  坚守边区,彭雪枫卖马筹军粮

  没有粮食,战士们就吃树皮、草根;冬天,雨水浸透棉衣结成冰块,大家就开玩笑说“背上背个门板”

  1938年10月12日,彭雪枫率游击支队进驻西华地区的杜岗,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农民自卫队第3支队以及肖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合编,称新四军游击支队。会师不到一个星期,彭雪枫、吴芝圃、肖望东率领部分游击队东进,并建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1939年1月,彭雪枫率部向江苏徐州方向挺进,以永城为中心,在永城、亳州、涡阳一带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时,王国英所在的西华抗日自卫队和彭雪枫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永城胜利会师,王国英在永城县马春桥乡,任民运指导员。敌、伪、顽等联合夹击,豫皖苏边区根据地范围逐步缩小,新四军游击支队陷入了极端艰难困苦的斗争之中。

  时值青黄不接,春荒严重,部队生活极为困难,但是战士们从没有抢过当地百姓的一粒粮食。没有粮食,战士们就吃树皮、草根,就连发霉的东西战士们也舍不得扔掉。长期的营养不良,许多战士脸上出现浮肿,浑身没有力气。王国英就亲眼看见一个战士由于脸肿得厉害,眼睛被肿胀的脸颊挤成一条缝,蹲在门口,扶着门框,大口地吐血。

  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彭雪枫决定卖马买粮以解决部队最低标准。当时,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对彭雪枫评价,“师长为了战胜敌人,为了军队度过春荒,带头卖马渡难关。”这一高度评价在部队一时传为佳话。

  1939年,豫皖苏边区的冬天,天气多变,刮着阴冷的风,雨、雪不断。没有雨具,每一个战士只有一个竹帽遮风挡雨。王国英只有三套衣服,上学时的学生装、家里带的土布衣服,还有一身穿了几年的破棉衣。

  “夏天,遮太阳。行军时就将帽子背在后面。最难熬的就是冬天下雨时,虽然戴着竹帽,但竹帽挡不了多少雨,还漏雨、渗雨,雨水浸透棉衣,冰凉冰凉的!天气变冷,棉衣结成冰块,同志们在一起时,就开玩笑地说‘背上背个门板’”。王国英笑着说,“当时部队里盛行乐观主义!”

  王国英的竹帽戴了三年,转战到淮北时,房东见她的竹帽实在破旧,偷偷地给她扔掉,又给她编了一个新竹帽。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后,部队才发给王国英一块长约2米,宽1米的油布。下雨时,王国英的棉袄再也没有湿过,晚上睡觉油布还可以当毯子。

  困难时期,留给王国英的除了战友之间难忘的友谊,还有肉体上痛苦的折磨。“病都是在豫皖苏边区时落下的,在那种环境下,几乎没有人不得病的”,王国英说。直到1983年离休前,胃出血、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心脏病等病症一直伴随着她。

  日寇突袭,纪念大会变战场

  这一仗打死、打伤日寇300多人,为了犒赏战斗英雄,彭雪枫特地送给战士们两头肥猪

  安徽省涡阳县城北22.5公里新兴集东,矗立着一座高四米的纪念碑。该碑始建于1997年,碑上刻有“六一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一字,周围墙垣古朴素雅,内植松柏。此碑是为纪念在1940年的“六·一”战斗中与日寇作战英勇牺牲的烈士建立。

  王国英对这场亲身经历的战斗记忆犹新。

  1940年6月1日,新四军第六支队在新兴集举行了纪念“五卅惨案”15周年大会。上午9时,支队首长和各部队1000多人全部到齐,王国英就在其中。

  由于伪军出卖,情报泄露。纪念大会正要开始时,突然会场外大约100米远的地方传来“轰”的一声巨响,距此地不远的日寇发起了突袭,妄图趁机消灭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场所有的人都将头扭向发出爆炸声响的地方。彭雪枫观察了一下情况,当即宣布大会停止,人员紧急疏散。此时,王国英和其他几个女同志顺着战沟迅速地疏散,跑回住处迅速组织当地村民隐蔽起来。

  随后,彭雪枫分析日军进攻特点,亲自临阵指挥作战,命令二团、警卫团等部队分兵三路对日军进行反击。

  新兴集地处华北平原,“当时在平地上挖了很多战沟,战沟‘沟沟相通,村村相连’,敌人的汽车一开过来,就会掉在我们挖的战沟里跑不动了。”

  “纪念大会的会场变成了杀敌报国的战场”,三股部队激战于新兴集周围,“战斗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和日军打了几个回合,打得日军首尾难顾,最后,不得不于黄昏仓皇败退。”

  在此次战斗中,打死、打伤日寇300多人,第六支队也有100多人壮烈牺牲。

  萧总二营指战员在新兴集北线中多次击退南犯敌人,对保护新兴集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为了奖赏他们,彭雪枫特地送给战士们两头肥猪以示犒赏。

  “六一战斗”后,我军对敌军不断发起夜袭,终于迫使敌人撤回徐州,暂时解除了日伪对根据地的威胁。

  洪泽湖上,两枪毙了土匪头子

  “啪!啪!”两枪,借着月光,只见湖水开始变黑,随后,朱大壮的尸体浮了起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军队进攻豫皖苏边区,企图一举歼灭彭雪枫部,切断江南新四军与陕北中共中央的通道。

  同年5月,四师撤出津浦路西,转移到津浦路东的泗南县(即泗洪县)一带,王国英随新四军第四师师部来到淮北宿迁县,在新设立的运河特区医务所担任政治指导员。

  1942年冬,还没有过春节。洪泽湖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为转移伤员,师部派王国英来到了紧靠洪泽湖的朱台子村。洪泽湖盛产鱼,不少村民为了避战乱,躲到湖里以打鱼为生。

  由于该地群众工作基础差,组织将王国英留在当地农会主任朱大爷家,负责当地的群众工作。她在这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认亲,见到年龄大的农妇就喊“干妈”,见到比自己小的,就叫“小妹”,帮着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没过几天,朱台子村里没有人不认识热情、大方的王国英。不久,王国英又在村里组织了妇救会、农救会、基干队。

  然而一直困扰当地渔民的是一群生活在洪泽湖附近的土匪,他们经常抢夺朱台子村渔民财产,打杀劫掠无所不做。土匪头子长得人高马大,人称“朱大壮”。村民对朱大壮恨之入骨。

  一天中午,朱大爷急忙跑回家,刚一进门就对王国英说:“今晚朱大壮回家,你看怎么办?”王国英在屋里走了两圈,略加思考道:“朱大壮很少回家,这是除掉他的好机会,渔民就不会受他欺负了。”

  当天下午,王国英到附近的新四军被服厂借了两把枪。晚上10点,王国英和朱大爷来到朱大壮家。“大嫂,开门!”王国英朝朱大壮家里喊道。朱大壮的老婆披着棉袄,打着哈欠打开大门,“大嫂,我们是来打狗的,请配合一下!”说完,王国英大步跨进院子,直奔屋里,朱大爷紧跟其后。

  “狗在外面,你们往屋里跑什么呀?”朱大壮老婆边追边喊。此时,光着膀子躺在炕上睡觉的朱大壮,听到老婆的喊叫,猛地坐起来,朱大爷一把将事先备好的绳子套在他脖子上。朱大壮急忙去掏放在枕头下的枪,王国英赶在他前面,迅速将枪抢了过来。朱大壮越挣扎,绳子勒得越紧,一会他便满脸通红,憋得喘不过气来。折腾了好一会,朱大壮终于放弃反抗。朱大壮的老婆站在门口,浑身打着哆嗦,大气不敢出。

  制服了朱大壮后,两人押着他划船赶往县城。船划到洪泽湖湖心时,朱大壮突然挣脱绳子跳到湖里。还没等朱大爷反应过来,王国英就拔出枪,‘啪!啪!’向水里放了两枪。借着月光,只见湖水开始变黑,随后,朱大壮的尸体就浮了起来。

  虽然杀的是无恶不作的土匪头子,但组织有规定,没有得到上级的批准,开枪杀人是要受处分的。因此,王国英主动找到县委汇报情况,县委书记对她说:“临阵决定,可以这样做!”王国英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1500日伪突袭,血染朱家岗

  3排战士手持大刀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有的战士牺牲时嘴里还含着被撕裂的敌人耳朵

  王国英从朱台子村回到部队后,受伤战士告诉她部队刚刚打完一场大仗。她对自己错过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感到惋惜。

  朱家岗东临洪泽湖,西靠安河,是淮北根据地腹地一个东西走向的土岗子。上面坐落曹圩、张庄、孙岗等几个村,距金锁镇12里。

  1942年12月9日黄昏,新四军四师9旅26团在率部队奉命转移朱家岗。消息被日军获悉。日军金子联队三个大队加上少量伪军1500人突袭朱家岗,想消灭26团。

  12月10日5时许,敌人突然包围了1连驻地孙岗。5时40分,首批向东转移的机关人员在尤岗附近遭东路之敌伏击。同时青阳之敌也到达曹圩东南交通沟内。至此,3路日军已将26团驻地张庄、曹圩合围。

  面对这次大规模的日伪军的突袭,团长罗应怀立即提出,坚守阵地,打到天黑,等待援军,待机歼敌。

  1连被包围后,1排、2排突击出去,3排与连部失去联系,依托仅有的两间土房小院为依托顽强固守。鬼子多次向院门和院墙冲击,都被3排战士击退。上午11时,日军对3排发起了猛攻。因此时弹药已经用尽,3排战士手持大刀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后来在清理时,发现有的战士牺牲时手里还紧握着沾满敌人脑浆的大刀,有的嘴里还含着被撕裂的敌人耳朵。

  3排顽强抗敌9个多小时,大大牵制了敌人的兵力和火力。敌人继续向曹圩进犯,连续发射了几百发炮弹,激战3个小时后,最后,整个2连只剩下连长和一名战士。

  下午4时,9旅旅长韦国清带来骑兵团前来增援。张庄村南松林敌人开始溃散。26团指挥立即组织各阵地部队大力追击。敌人弃械仓皇逃走。晚上22时,朱家岗战斗结束。

  彭雪枫在《纪念朱家岗战斗殉国烈士纪念碑记》中这样评价朱家岗战役,“全战役(三十三天反扫荡)过程中喋血奋战,惨烈悲壮,惊天地泣鬼神,以击败敌寇,使其一蹶不振之决定性战斗,则为我九旅二十六团之朱家岗备战焉。”

  现年85岁的王国英,除阴天下雨,每天都绕着楼下操场慢跑两圈。她说:“有人经常问我,为什么身体维持得那么好?我回答除了锻炼,我还喜欢吃土豆、京瓜(南瓜)、萝卜这些蔬菜,他们听了都很吃惊。”

  早在1975年,王国英就参加了老年书法班,她的书画多次在老年书画比赛中获得大奖。“人到老了,脑子不用很容易痴呆,我不想给孩子们带来麻烦”,说完,王国英哈哈大笑起来。

  从1939年王国英随部队出来后,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她说:“1949年时,我跟家里通过一次信,后来消息就全断了。现在老家没有一个亲人了,对父母没有能尽孝是我一生的遗憾,回去只能让我想起以前的伤心事。”

  采写:本报实习生 王广永

  从游击支队到“天下文明第一军”

  1938年9月30日,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命令,彭雪枫率两个新兵连和一批干部共373人,轻机枪4挺,长短枪190支,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向豫东敌后进军。同年10月12日,彭雪枫率领373人进驻西华地区的杜岗村,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农民自卫队第3支队以及肖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合编,称新四军游击支队,下辖3个大队,共计1020人,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游击支队主要活跃在睢县、杞县、太康一带。

  杜岗会师后,彭雪枫率部继续向江苏徐州方向挺进,以永城为中心,在永城、亳州、涡阳一带建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及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2月,根据新四军军部命令,游击支队正式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其活动地区东抵运河线、西依黄泛区、北靠陇海路、南跨涡河,司令部暂驻在涡阳县新兴集。同年6月,八路军2纵队政委黄克诚奉中央和第18集团军总部的命令,率部南下与彭雪枫部会合,编为八路军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下辖直属队、第4、第5、第6旅和保安司令部,共计1700余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四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不久,蒋介石令汤恩伯率9个师,李品仙率3个师,共15万大军,准备进攻豫皖苏边区,妄图一举歼灭彭雪枫部,切断江南新四军与陕北中共中央的通道。

  面对这股反共逆流,四师进行了长达三个月之久的艰苦斗争。同年5月,四师撤出津浦路西,逐步撤出豫皖苏边区根据地,转移到津浦路东的泗南县(即今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与原坚持在这里的部队会合。

  1941年至1943年,新四军进行了三十三天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度过了抗日战争中最困难的时期。1944年,新四军展开局部反攻,先后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向浙江、河南发展迎接战略反攻的部署,第1师主力渡江南下,与苏南部队和浙东游击纵队会师,成立苏浙军区。第4师主力西征豫东,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由于新四军第4师沉重地打击了永城的日伪、土匪,当地百姓盛赞新四军四师为“天下文明第一军”。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指挥收复河南夏邑八里庄的战斗中不幸中流弹牺牲,时年仅37岁。

  声明

  《寻访抗战老兵》系列报道7月7日起改为每日刊出,该报道将延续至9月3日,敬请继续关注。

  启事

  欢迎读者提供抗战老兵线索

  电话:020-87388888

  传真:020-87373419

  电邮:nandusd@vip.sina.comnandusd@188.comLaobing@vip.sohu.net

  图:

  在洪泽湖上活动的新四军游击队。 本版黑白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整编后的新四军第四师部队。

  新四军第4师指挥部在指挥战斗。

  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时的彭雪枫。

  彭雪枫中弹殉国纪念碑。

  新四军游击支队主要领导彭雪枫、张震、肖望东合影。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