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英国“政治巨人”前首相希思逝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0:01 大洋网-广州日报
  爱德华·希思:

  “支撑我人生和政治的是音乐。如果三四天没有音乐,比不吃饭还要难受。”

  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17日以89岁高龄谢世。希思曾在1970年到1974年间担任英国首相,期间力促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希思也因此而被称作“将英国带进欧洲”的首相。但是在其执政期间,经济、北爱尔兰等问题的处理不善也令他成为英国最富争议的首相之一。

  离开唐宁街以后,希思一直试图改变他给公众留下的不良印象,可长久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总是褒贬各半。而他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人们又一下子对他变得好评如潮。过去的“死对头”撒切尔夫人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位“政治巨人”。布莱尔首相说,希思是一位正直和具有坚定信仰的人,他对自己的选择从不动摇。希思生前的同事沃克勋爵说,历史将最终给希思以应有的地位,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是“了不起的人”。

  其实,让世人更怀念希思的是他的音乐造诣。他曾经以音乐作为自己的职业梦想。而退出政坛后,他成为伦敦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柏林交响乐团、日本爱乐乐团等多家世界知名乐团的指挥。1979年,希思还曾指挥中国中央乐团演奏过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

  本版文字:晓显

  本报综合报道

  尽管人们对希思的执政表现褒贬不一,但多数人对其最大政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那就是力促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从此与殖民时代彻底告别。希思也因此而被称作“将英国带进欧洲”的首相。

  终生贯彻“欧洲团结”思想

  上世纪30年代,希思曾到过德国纽伦堡,在那里目睹了纳粹的法西斯统治,那段令人惊骇的历史在希思的脑海里确立了“欧洲必须团结”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导了希思的一生。而二战的经历更是坚定了他的这种信念。1946年返回英国后,希思写道:“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再迷恋于过去,我们必须努力开创自己的未来。在我们周围,到处是破坏、无家可归、饥饿和绝望。只有在横跨这个大陆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有希望维护欧洲文明的真实价值。”

  在1950年的议会选举中,希思成为了英国议会下院反对党保守党议员。而他当选议员后的“处女秀”就是敦促英国支持《舒曼宣言》。该宣言为当时法国外长舒曼所提出,被视为达成欧洲整合的第一步。

  在麦克米伦接替丘吉尔执掌唐宁街10号后,希思在1959年出任劳工大臣并在次年转任掌玺大臣。而他的新工作则是协商英国如何加入欧洲共同体的问题。

  作为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创立于1957年3月25日,创始国为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6国。但是为了与欧共体相抗衡,英国却在欧共体之外倡导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希思后来回忆说:“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英国从未真正明白我们欧洲大陆的邻居们在整合道路上已经走得有多远。”

  上世纪60年代初,英国又遇上了另一个加入欧共体的机遇。经过长达两年的磋商之后,当时的法国外长在1963年1月最后一次会议上对希思表示:“现在已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我们成功达成协议了。”

  然而英国再一次被挡在了门外。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指责说,由于英美之间特殊的政治和军事关系,如果英国加入欧共体将会导致一个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的出现,而且这个共同体将依赖于美国并受美国控制。最终法国向英国投了反对票。

  三次被拒于欧共体之外

  1964年的大选令保守党再次沦为在野党。1965年,希思竞选保守党领袖一职获得成功,并且成为了英国自19世纪到当时最年轻的保守党领袖。在民意的强烈支持下,身为在野党领袖的希思支持时任首相威尔逊的决定,再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但是在1967年,戴高乐再次对英国说“不”。

  1970年,保守党在英国大选中获胜,希思得以入主唐宁街10号。而希思内阁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开加入欧共体的谈判。这时的法国领导人已经换成了蓬皮杜。蓬皮杜在1971年5月宣布,两国已经达成共识让英国加入欧共体。

  1972年1月在布鲁塞尔出席签字仪式时,一名妇女从人群中向希思投掷了一瓶墨水,希思的头和衣服全被染黑了。但是回去换好衣服后,希思还是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而从1973年1月1日起,英国正式成为了欧共体的一员。

  曾两次遭暗杀

  但是在致力推动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同时,希思却面临着后院起火的困境。

  在希思政府于1971年决定逮捕数百名爱尔兰共和军的成员之后,北爱尔兰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并演化为一场危机。

  此外,英国经济也面临挑战,工潮此起彼伏。在保守党内部,希思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战。1975年2月,希思被撒切尔夫人赶下了保守党领导人的位置。

  在离开了英国首相的位置之后,希思遭受了爱尔兰共和军发动的两次未遂暗杀。一次是在1974年12月,当希思呆在伦敦家中的时候,他的房子遭到袭击,希思幸运地躲过一劫。1975年11月,爱尔兰共和军又把炸弹放在他的汽车底下。当天希思急着赶往一个宴会,为免迟到车一发动就很快开走了。幸运的是,绑在车底下的炸弹却松落在地上,并没有发生爆炸。直到宴会结束,希思驾车回来看到整个街区都被封锁起来,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跟撒切尔夫人曾是冤家对头

  本报综合报道

  在政坛上,希思性情暴躁而缺乏一般政治家所拥有的那种平易近人的特性,这令他不管是在自己的党内还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树立了很多政敌,而盟友则寥寥可数。

  当中,下台后的希思与昔日部下、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长达11年的口舌争端最为引人注目。实际上自从希思在党内的位置迅速地被撒切尔夫人取代后,两人便成了众所周知的“冤家”。

  “最长时间的不睦”

  他们之间的关系曾被英国媒体评为“有史以来最长时间的不睦”。

  1979年撒切尔夫人在大选中获胜,希思不但拒绝在内阁中任职,并在撒切尔夫人执政的11年间不停地对她的内外政策进行激烈的抨击。

  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希思经常在在公开场合对撒切尔夫人的“货币主义”经济政策表示反对。对于撒切尔夫人推动的大规模私有化运动,希思则称之为“赌博资本主义”。

  最令希思难以接受的是,撒切尔夫人对欧洲统一进程根本不感兴趣。在1988年撒切尔夫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演讲反对“一个欧洲超级国家”后,希思回击说:“很明显,撒切尔夫人就是想把欧共体变成一个市场,一个缺乏其他设施和机构的贸易中心。在公众眼里,我是一个和欧洲关系密切的人。我不能往后退,而看着历史以及我个人记录遭到误传。”

  希思也批评他的继任者设法转而依靠和美国建立密切关系,忽视了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的关系。希思后来写道:“我们无法在作为美国附庸的同时,又负起欧盟成员的责任。如果我们想影响美国,我们必须成为一个共同体,通过共同的政策贯通于所有成员国之间。除非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并且言行一致,我们才能够消除我们的欧洲伙伴的疑虑。”

  说撒切尔没做过一件好事

  在1990年,曾有人问希思说:撒切尔夫人在首相的位置上是否也算是做过几件好事?结果希思怒目相对,回答说:“有吗?那你说说哪一件。”

  然而在17日得知希思谢世的消息后,过去的“死对头”撒切尔夫人却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位“政治巨人”。

  一生单身、爱乐、钟情航海

  本报综合报道

  希思终身单身,但他生前曾表示对此没有遗憾。而除了政治之外,希思最喜欢的是航行和古典音乐。

  希思曾经回忆起自己刚当上保守党领袖的那段日子说:“那时,我决定放弃高尔夫球。因为我发现我的政治事业获得了进展,人们不可避免地认为我们应该始终谈论政治的事情。”但是放弃了高尔夫球,希思却迷上了驾船出海。

  几年之后,几乎每个英国人都知道了希思有艘名为“朝霞”的游艇。而且只要那些喜欢讽刺的媒体一提到“水手特德”,读者就明白这是又在拿希思说事。据说,希思驾驶游艇的技能具有国际水准。

  但是他更加为人所知的是他的音乐造诣。希思8岁开始学钢琴。为此,家境一般的父母就咬牙给他买了一台直立式钢琴。后来希思又加入教堂的唱诗班,学习管风琴。进入牛津大学又成为该校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指挥。1970年,曾经以音乐为职业梦想的希思还担任巴赫合唱团副团长。

  指挥过多个著名乐团

  在1991年一次访问俄罗斯圣彼得堡期间,希思在音乐会结束后走入一个餐馆,结果发现一支伴舞乐队演奏的曲子很沉闷。于是希思走上前去,问乐队指挥说他们会不会“拉格调”。随后希思就接过了指挥棒。希思后来写道:“在我们开始演奏后,那些听众都站起来开始跳舞。他们非常喜欢我们的曲子,后来我们不得不又演奏了一次。”

  希思曾担任皇家音乐学院理事会理事、伦敦交响乐托拉斯主席和欧洲共同体青年管弦乐团团长等职。他指挥过伦敦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柏林交响乐团、日本爱乐乐团等世界著名的乐团。

  他在《音乐———人生的乐趣》这本书中写道:“支撑我人生和政治的是音乐。如果三四天没有音乐,比不吃饭还要难受。”
英国“政治巨人”前首相希思逝世(图)

  2002年,英女王(左四)跟她在位期间当过首相且尚在世的政治家合影。从左到右分别为现任首相布莱尔、撒切尔夫人(1979~1990)、希思、卡拉汉(1976~1979)、梅杰(1990~1997)。(资料图片)

  曾经26次访华

  本报综合报道

  希思曾经26次访华。在他担任首相期间,英国与中国全面恢复了外交关系。

  作为著名的政坛人物,希思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与中国三代领导人都有过密切交往的政治家之一,这是令他感到自豪的第一件事。希思曾表示:“中国领导人思想敏锐、谈锋犀利,但各有自己的特点。毛泽东主席喜欢同我讨论国际问题,他似乎对当时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特别关心;邓小平主席交谈的重点往往是经济,他有时讲得非常具体,可以细致到农业的某个具体环节;江泽民主席一方面显然十分了解和关注国际形势,另一方面很注重国家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健全。”

  平民之子

  希思于1916年7月9日出生在英国肯特郡一个中产阶级下层家庭中,父亲是木匠,母亲是女佣。不过,凭借自身努力,希思于1935年进入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攻读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对于自己的求学经历,希思形容那里是个“富家子弟和我们这些依靠奖学金或贷款过活的学生混杂在一起的地方”。不过度过了第一年之后,希思的日子就好过了很多。他获得了贝利奥尔学院的奖学金,在教堂弹奏音乐的活也为他带来了80英镑的收入。钱虽少,却已经足以解困。

  期间,希思还当上了牛津大学学生俱乐部主席。在英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出自这个俱乐部。与此同时,由于为丘吉尔、麦克米伦等保守党人的魅力所吸引,希思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加入了保守党,曾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

  在其自传《我的生活历程》中,希思写道:“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真正的保守党人:他们都是富于同情心的人,他们相信机会,而且保持着正派的生活准则。”

  参加过二战

  1939年,希思获得了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学位,并在当年夏天前往但泽(现波兰格但斯克)准备攻读法律学位。但是随即希特勒德国向波兰发动攻击,全面拉开了二战的帷幕。

  返回英国的希思加入了皇家炮兵部队。在1944年参加诺曼底登陆之后,希思晋升为副官。随后又参与了攻占德国本土的战斗。在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希思升到了陆军上校。(本报综合报道)

  评价

  他是一位正直和具有坚定信仰的人,他对自己的选择从不动摇。所有人都会铭记这位了不起的政治家。———英国首相布莱尔

  他是一位政治巨人。从他的平民出身、他的教育以及他参与选举的事实来看,希思是首位现代的保守党领导人。作为首相,他面临着战后英国的一大堆问题。如果说这些问题最终打败了他,那他在1970年的宣言中已经显示,这些问题最终也会获得解决。———撒切尔夫人

  他是保守党最后一位曾经参加过二战的领导人。作为党魁、资深内阁大臣以及首相,他为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作出了极大贡献。他将被铭记为一位把英国带入欧共体的首相,而他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一点。———保守党领导人迈克尔·霍华德(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