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住历史:民间的力量和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2:18 公益时报

  对历史的追怀,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记忆,向来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的习惯性作业,惟有如此,才能汲取进步的力量,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在各地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中,有一类纪念活动,由于集中而罕见,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民间开始自发建立抗战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以器物为证给民族历史记忆系统的构建写下重重一笔。

  如:陕西神木县葛富村村民自发筹资建立抗战纪念馆;7月11日,一个由民间投资建立的滇西抗战博物馆在云南腾冲正式开馆;我国最大的民间抗战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的5个抗战系列单馆将于8月15日正式开馆;近日,西安有市民呼吁建立一座日军轰炸西安罹难同胞纪念碑……

  不图功名,不图利禄,仅凭对厚重历史的一种难舍情怀,仅凭对民族记忆的一种责任认同,一个个公民不约而同地站出来,把历史定格在一件件具体文物、一个个具体人物、一段段具体故事上。这些来自民间的、对历史进行自发记忆的公民们,用令人敬佩的行为启发了我们在构建历史记忆时的固有逻辑———除了在国家层面的纪念外,来自民间的对历史记忆的构建同样重要;在激活公众内心深处或深刻或淡漠的历史观后,我们发现在对抗战的追怀以及对历史的反思中,有人往往认为是国家和政府的宏观大事,而实际上,让历史的印记刻在国人的心中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因为,一个民族在对历史进行强化记忆时,一般分两个层面来构建:一种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各种纪念、宣传、反思等行为,用公共权力来构建历史记忆系统;一种是以民间组织、公民个人为主体进行的纪念、反思、教育等活动,是以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来构建的。这两个层面应当并行不悖,前者注重构建一种整体的、宏观性的历史体系,而后者擅长构建一种具体的、微观的个人历史细节体系,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像一根绳子串起一串珠子,使后来者看到一部有血有肉的、历历在目的、依附在每个人身上的历史。

  在记忆历史方面,犹太人堪称师表。在颠沛流离多个世纪的岁月里,一群群的犹太人始终顽强地保存着民族的宗教特性和祈祷仪式,并身体力行地告诉下一代:环境的变化决不能改变我们的精神。所以,著名犹太裔学者舒衡哲曾说:记忆是我们忍受苦难的力量源泉;记忆就是每个人重温民族的过去,令它融入并改变个人命运。犹太人在世界的辉煌,没有每个人对历史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从陕西神木县到云南滇西,从关中到四川……民间逐渐觉醒和兴起的“记住历史”行为,折射出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自觉地构建历史、反思历史,涤荡不少人历史观中的虚无主义。长此下去,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作者:马九器

  (来源:华商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