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日烽火中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2:2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灞桥区航天四院家属区里,80岁的离休老人李春堂对记者说:“不抗日,活不成啊”。日军侵华时烧光了他的家,13岁的李春堂抱着国仇家恨投奔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的八年间,李春堂与战友们在华北大地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他也从一个没有枪高的小司号员成长为一名八路军军医。李春堂说:“我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也是抗日战争的参加者,这段历史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

  13岁成为小八路

  1937年日本鬼子打到了李春堂的家乡河北省磁县彭城镇。日本侵略军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把李春堂家住的两间房子都给烧了。鬼子走后,李春堂的父亲在废墟里只找到了一把菜刀,一把铲子,而锅碗瓢勺都被砸坏了。“老百姓受够了鬼子的苦,不抗日,活不成啊”。在这样的想法下,李春堂的父亲报名参加了八路军领导下的名为“独立三大队”的抗日游击队,1938年4月李春堂参加了这支游击队,当时他才13岁。

  参军后的李春堂就在司号排学吹军号。那年8月,独立三大队抽调11名小司号员到八路军总部,李春堂就是其中之一。李春堂说,当时部队经常打游击、走夜路,有时下着大雨还要行军。李春堂个子小,如果过河没有桥就得趟水,河水往往齐腰深,有时他就抓住马尾巴过河,有时营部通讯班的大个子战士架着他的两臂,脚踩不着河底就过去了。后来李春堂被分配到先遣支队卫生处当看护员,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给伤员换药。

  1940年的夏季,李春堂迎来了自抗战以来自己参加的第一场大战斗。当时部队在紫山附近一个村子宿营,次日早晨正在吃饭,村东的哨兵突然发现了敌人,一场遭遇战就这样打响了。李春堂回忆说,当时的战斗十分激烈,有两个战士是被一颗子弹打中,子弹从后边的战士头上穿过,又打在他前面的一个战士的腿上。部队撤到山上以后,敌人用小钢炮掩护多次向山上冲锋。营指导员在战场上高喊:“同志们!我们要坚决守住阵地,狠狠地打击敌人,即使我们牺牲了,也是光荣的,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战!”战士们的情绪很高,鬼子冲上来了,战士们就用手榴弹、刺刀同敌人拼搏,几次把敌人打了下去。

  部队在紫山坚持了一整天,天快黑时奉命下撤,在下撤途中又与一股鬼子骑兵相遇。部队边打边撤,李春堂背着一支长枪和背包,还是个孩子的李春堂跑不动,可又舍不得把枪扔掉。最后实在跑不动了,李春堂就把背包丢掉,硬是把枪背了回来。李春堂老人说,部队里原来有许多磁县老乡,有些老乡平时找他看病治病,可是这次战斗下来,一些同乡就再也见不到了。

  亲历“百团大战”

  1940年,抗日战争刚刚进入第四个年头。国民党右派对抗战前途悲观,中国抗战营垒中存在着妥协投降的危险,而日本利用在华北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加紧对各个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实施所谓的“囚笼政策”,对敌后抗日斗争造成很大威胁。八路军指挥部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破袭交通线的战略进攻,切断敌人的交通命脉,打破敌人封锁,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李春堂所在部队太行11旅32团奉命在河北的沙河邢台一带袭击敌人,掩护民兵破袭平汉铁路。后来部队又从河北急行军到山西辽县参加了榆社、辽县战役。大战开始一个半月后,日伪军陷于混乱局面。李春堂说,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在辽县羊角一带跟鬼子进行战斗,他们在山上监视敌人,发现敌人大股部队时就发射炮弹。部队派出许多小分队袭扰敌人,有机会就消灭敌小股,积小胜为大胜,使敌人在根据地内日夜不得安宁。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持续作战三个半月时间。一共出动115个团,近40万人的兵力,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百团大战的胜利震动了全国,给了侵略军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斗志,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但是“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军加紧抽调兵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更加残酷的扫荡,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更为艰苦、更加困难的时期。

  太行山上的艰难岁月

  1941年至1943年,日本侵略者在“百团大战”之后加紧了对各根据地的扫荡,这段时间也成为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李春堂所在的太行11旅32团一直在晋东南地区坚持战斗。

  “敌人对根据地采取了封锁政策,当时的物质条件非常困难,常常连盐都吃不上”。李春堂老人讲,当时遇到了灾荒年,部队生活一天就是三顿稀饭。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党中央号召根据地的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部队就自己开荒种地。李春堂还记得当时的团长和政委,一个挑着粪筐子,一个拿着粪叉子在村外的路上拾粪。

  对李春堂来说,吃不饱饭不是首要问题,最让他难受的是医疗设备的极度馈乏。抗日根据地物质条件差,战斗中负伤的战士们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救治。作为医生,他没有包扎用的救急包、绷带。遇到需要紧急救治的伤员,卫生人员就把自己的被子撕成布条当绷带,经过消毒后给伤员使用。平时用的伤口盖布,洗了再用用了再洗,一直用到不能用为止。没有消毒药品,他就用食盐水浸过的纱布条给战士清洗伤口。战士感冒了没有药,卫生队只就让炊事班做一些姜辣面条汤给战士喝,再盖上被子发点汗,用这种土办法来为战友们治病。

  1943年秋天,身为医生的李春堂自己得了伤寒病,部队立刻把他从山西平顺县送到了后方医院。当时恰好遇到鬼子秋季扫荡,战友们用担架抬着发高烧的李春堂,在大山里不停地转移。当时医疗条件很差,伤寒病在当时死亡率又很高,可是李春堂竟然奇迹般的熬了过来,最终大病一场的他头发全部掉光。

  在抗日烽火中成长

  从13岁加入八路军后,李春堂在抗日战火中走上了一条让他一生都感到骄傲的成长之路。李春堂一参军就抽调至八路军总部当小司号员,领导看他勤奋好学,就派他参加八路军卫生处办的卫生员训练班。经过了三个短期学习李春堂被分配到先遣支队第二营营部从事卫生医疗工作。

  1940年5月的一天傍晚,李春堂与营部党支部书记薛士琪在村外散步。当时李春堂已经是太行11旅32团一营卫生班班长。就是在那个晚上,薛书记的一段话让李春堂久久不能平静。薛书记对他说,“共产党是解放劳苦大众的,将来在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还嘱咐他好好学习马列主义。

  抱着“不抗日,活不成”的想法投身到抗日斗争中的李春堂被书记的话震撼了。李春常对记者说,当时不懂什么道理,只知道不做亡国奴,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才能过上安生日子。听了书记的话,才知道自己应当为了全体劳苦大众去战斗。也就是在这一年的7月,李春堂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极端艰苦的太行山区坚持抗日斗争,多次被评为工作、学习模范和战救工作模范。

  从一个贫苦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又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军医,李春堂老人讲起那段峥嵘岁月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接受记者采访的那天,恰逢“七七事变”68周年。李春堂老人说,历史绝对不容忘记,更不容抹杀。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要让世世代代都记住。在离开的时候,80岁的李春堂老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两句话:“邪恶必败,正义必胜”。记者李华实习生崔海涛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