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兴国: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2:30 人民网
李兴国: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图)
中国传媒大学 李兴国

  人民网北京7月19日讯作为“亚洲媒介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第14届年会”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中国传播论坛”于2005年7月18日—19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这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每年举办一次的高层学术论坛。论坛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李兴国教授做了主题发言。

  以下为李兴国发言摘要:

  我的发言题目是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由于全球化的经济交往和信息传播的发展,世界成为一个互动的网络,环环相扣、息息相关。世界在向中国召唤,中国也在奔向世界。国际化意味的不仅仅是一种背景,而且是一种动力,交互作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影视艺术的创作与制作无非牵扯到硬件,比如说资金、技术和软件人才观念两个部分,在社会所认可的范围内观念的转变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更好的传播文化、文明对整个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影视艺术教育应该为中国影视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在现代世界背景下去认识自身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引入他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和理论,促使人们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以新的眼光观察自己和世界,扬长避短,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精神、符合或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一,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知己知彼。

  全球化时期影视艺术教育也应该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除了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成功模式以外,还要大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互动与融合,要想全面赶上他人甚至超越他人,首先要全面了解他人,并把自己在有关方面提高到其他人同样水平的竞争位置。

  对当前中国的影视艺术教育来讲,让学生全面了解他人是一个需要加强的方面,首先第一个方面从教材来讲,在使用本土教材的基础上引进国际流行的影视艺术教材,作为教材或者作为参考书,这是我要谈的一个根本点。比如说中国的香港和近邻日韩,特别是韩国的电影电视都有着良好的发展,香港的情况我们选派过部分本科生去香港几所大学学习,电影电视学系全部使用英文教材,除了电影电视史学方面会有固定的英文专著以外,大部分老师都是英文授课,所用的教材也都是国际流行的。韩国的影视艺术教育在本科阶段使用的教材80%为英文教材,在硕士生阶段,研究生课程理论课的学习教材中80%为英文的原文读物,有部分外国的经典译著,但以新书为主,90年代美国各大学出版毒物所占较多。亦有部分法国译著,由于现在韩语里面英语外来语直接使用的情况较多,因此韩国人的英语词汇量较大

  针对中国学生英文水平的现状,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已经组织翻译出版了“美国大学影视专业教材系列从属”。中美影视教材比较,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首先是注重理论与注重实物,中国的影视教材过于强调理论性,尽管系统学习会使基础扎实,但会导致学生具有一定的概念化思维倾向,不利于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教材通常以日常生活入手引出概念或理论,再进行细致的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思维很有益处。

  注重综合与注重分析,中国影视教材常常侧重于对影视构成元素的独立解析,显得综合性不足,与影视相关的边缘性学科建设跨学科研究比较贫乏,美国教材很多是综合了电影、电视、计算机,甚至是平面图象等多种与视频相关的媒介共同特点,这是符合现在大影视媒介融合的宏观趋势的。

  注重流派性与注重社会性,中国的影视教育常常注重沿袭传统研究,对历史、流派都有严格细致的界定,从影视法规的制定到产业经营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美国的影视教育有一个宏大的参照体系,除了研究影视制作的本体,还研究影视作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这种社会学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还可以实现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重视学术性与注重实用性。美国的影视教育机构除了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还强调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电影电视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中国的影视教育应当密切与业界联系,加强对业界的了解,增强与业界的互动。

  重静态接受与重动态的创新。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静态接受仍然是当前教育的普遍现象,美国的教育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视听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在不断地丰富着影视教学的手段,在影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美国在这方面占有优势。

  重国家与重个体。把个人的学习同国家兴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过于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因而对个体个性发展缺乏足够重视;美国的大学教育很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给予学生的独立空间非常大,对个性的维护、对个体参与的互动在影视这样一门艺术性学科中显得尤为珍贵。

  刚才是从教材方面谈的,现在我再简单谈一下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教师们位于影视教育的最前沿,他们的基本素质,知识的更新与创新意识对外来文化的碰撞和提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问题,利用西方文化的渗透对教师的有利影响,调整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压力为动力,在国外一些先进的影视大学本科生与教师的比例大概是3:1,最大到4:1,而在我国即使作为信息传播为主的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与教师的比例都2倍于这个数字,甚至更多,我们的本科教育现在在传媒大学大概是,影视艺术教育生师比大概是19或20:1,我们前不久派老师去俄罗斯、保加利亚、波兰,重点的影视艺术大学生师比严格控制在3:1左右,甚至是莫斯科大学不是一个以艺术类型专业为主的大学,它的生师比控制在4:1,我们这几年严重的扩招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太大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

  请进来引进海外的留学人才是在我们的各大学的教学当中普遍的现象,在香港的影视大学教师多数都是海外留学背景,香港的大学对老师的专业要求很高,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取得在香港获得或者国外的博士学位,在韩国知名影视大学或著名大学的影视院系教师中多数人都具有欧美留学背景,多为博士,比如韩国的中央大学,制作科教授硕士以上毕业,理论科教授多为博士毕业,海外的,比如说美、法、俄留学背景居多。再一个是送出去,选送教师出国进修,这个路径限于学校自身的经济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创新意识。

  我国的教育往往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我们的扩招带来的是学生数越来越多,我们的空间越来越小,设备越来越少,甚至我们现在的空间和设备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艺术创作所必需的,在实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创作,唤醒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在不断地实践过程当中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强,创新意识也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从教师来说,鼓励教师参加艺术实践,具有艺术实践经历,尤其是创作能够获得较大的成功的教师、教授授课更易于为我们的学生所接受,这一点在我们影视学院尤其明显,现在热播的《有泪尽情流》是我们文学系的系主任的力作,现在打开电视机可以看到单本电视剧和电视连续剧有很多是出自文学系的老师编剧之手,另外我们还制作的摄影系、文艺系,有一部分老师始终是在制作的最前沿,经常让我们学生和老师能够看到他们的作品,在这方面我认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大的。

  美国影视教育系统的负责人和绝大多数教授都是资深的影视专业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积累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独创性的理论,把这些理论再传达给学生。

  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影视艺术创作者到我们学校上课,这些专家与学校的老师各有长短,互补性很强,这种授课应该是有一定课时的系统授课行为,而不是单次的讲座,这种讲座我们经过三、五年的教学,感觉到常常是流于肤浅。香港的大学他们会经常邀请著名的影视艺术工作者来上课,一般长达一学期。

  韩国中央大学有些课程是请大影视公司的老板讲授的,学生有时候周末直接去老板的公司听课,在美国甚至直接聘请专业人士作为大学的教授,从学生来讲,一方面是提高动手课程的时间,理论课太多易造成学生的眼高手低,在美国影视艺术教材中我们常常能够遇到著者设计的具体的情景,将知识具体化、情景化,学生不仅能够记住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以后能够灵活的运用。

  在我们翻译的十二本美国教材当中,这方面我们的印象尤为深刻。香港的大学无论是什么专业,他们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分的很开,这主要是指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有专门研究型的学位和专门制作型的学位,影视制作类的学位一般学三年,第一年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第二年开始分专业方向,实践的比重是绝大部分的,学生从第一年开始就自己动手拍片,包括胶片、DV和场棚。韩国的中央大学是历年来韩国电影戏剧艺术类大学当中软硬件设施均名列第一位的大学。

  三,理论课的改革。

  韩国的中央大学研究生课程方式是以研讨为主,教授布置讨论的书目,本科授课方式为讲义、研讨、单独面授指导等,其中一二年级多为讲义,这个占到70%,三、四年纪讲义为60%,美国大学注重培养质疑精神,创新意识,耶鲁大学提出最优秀的学生是最善质疑的学生。我国影视教育工作者已经注意到了此类问题,一些新进出版的影视教材注重学生,了解影视制作中的总体策划框架,学习分镜头剧本写作方式,学习从分镜头剪接、转厂到节目输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影视传播教育观念应该转变,仅从艺术学科的角度来看待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远远不够。新的思维形态、新的文化观念、新的信息获取方式等都促使我们要取“大影视”、“新影视”的概念,把影视传播教育看成是新的思维形态教育、新的文化方式(素质教育应当包含其中)教育、新的知识结构教育……影视传播教育在主要发达国家,已作为通识教育甚至是公民教育的重要部分。这些重大观念上的变化都是我们要极其关注的。

  影视教育运作体系应有更合理的构架。要根据学科要求在影视传播教育方面形成完整科学的教育体系。要充分开展影视传播教育的实践,以求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发达国家以产业为纽带,将艺术、传播、娱乐、电讯等产业横向打通的发展趋势,国外有些高等院校也正出现新的动向:如美国的纽约大学就新近设置了娱乐传讯系。

  影视传播教学内容应进一步拓展与更新。更新影视传播教学内容,核心的一点是将“大影视观”,包括时代的观念、文化的观念、素质的观念、学科的观念,与影视传播教育多元运作体系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更新影视作为社会资讯理论的内容;更新影视作为大众传播理论的内容,更新影视作为文化方面的内容,更新影视作为艺术方面的内容,更新影视作为经济方面的内容,更新影视作为制作、传播高新技术的内容等等。

  影视传播教学手段应该丰富。应该现代化。

  尖子生的培养。在国际化语境当中特殊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坚持到底,对尖子生的培养如果能够令其脱颖而出,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有良好的带动作用,甚至我们都意识到一个尖子生能带活一个系,一个尖子生能够带活一个学科,一个尖子生能够带活一所学校,这个在电影学院的教学当中也明显的感觉到,在北京中戏的教育当中培养这些尖子生,甚至包括在中国传媒大学我们的一些尖子生的影响,甚至说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著名教授的影响。

  传媒大学正在为2008年奥运会培养一批适应国际语境的学生,今年2月份我们专门把这个班抽出来了。2008年这一个班要整个进奥运赛场做主摄像,这一个班四年整个的教育是专门为这个班单列的,这一个班如果能够在2008年奥运会代表传媒大学走向主赛场,它的意义是无穷的,它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到了,所以说我们要重点师资,重点投入,使这个班的学生尽快的成才。

  中国影视教育应该博取众长,借鉴和吸收美国以及我们周边各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同时又要保持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化语境的需要,使教育水平超越过去,面向未来。谢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