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过誉”是一种伤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23:51 红网

  前不久,一代学问家、书画家启功先生离我们而去。启功先生的去世是我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对学术界知之不多的人,也很熟悉启功先生美而不俗的书法艺术,通过媒体,我们能看到对先生人格的赞颂,更多的是对先生书画艺术造诣的高度评价。

  在众多评价中,“大师”、“宗师”、“泰斗”、“巨人”随处可见,尤以“大师”为最。据报道,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媒体发布会上,启功先生的弟子,一位著名书法家表

示:在书画方面,启先生继赵孟頫后又一高峰,是四五百年难得出一个的文化巨人。

  学问家、艺术家去世,给他的学术成就、艺术造诣进行恰当的定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之一。但像上述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吹捧。它不但不能对逝去的前辈进行有效的纪念,相反,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名誉损害;而且这种不正常的吹捧背后,存在着抬高自我身价的心态。

  启功先生向来以谦逊著称,他曾说自己不是个书法家,只是个写字匠,更愿意别人称他为画家。他给自己写过墓志铭:“……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犹可见先生淡薄名利、虚怀若谷的精神风貌。以“博不精,专不透”自谦一世的智慧老人断不会接纳弟子奉送给的“五百年难得出”之类的过誉(谀)之词。何况,先生在世时,目睹了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吹捧和滥誉,这其中并不全是为着宏扬民族文化,探索传统艺术,很大部分是关注“书画”升值空间的大小。这样的吹嘘之词和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至于先生平实、谦虚的精神风貌淹没在一片类似权威定论的颂扬声中,遂使得先生的真正名誉价值大幅度贬值。

  赵孟頫是元代最显赫的书画家之一。这位赵宋世家族的没落贵族,作为书画家并不太为后人所推崇。有人甚至认为他由宋入元,当了一辈子的汉奸,书法存在“馆阁体”的媚俗倾向,至今还有“赵字不可学”之说。在看重人品与书品一致的国度里,赵孟頫遭后人诟病,乃至于连书法艺术也大打折扣是情理之中的事。如今,把启功先生比之于赵孟頫,不仅对明清两代一大批书画家视而不见,单单一个金农就是当代书画家无法超越的高峰,而且,对启功先生的高尚人格形象造成伤害。此外,这种说法还陷入一种荒谬的五百年轮回的循环论怪圈。

  其实,以“五百年出一个”唬人的论调并不鲜见,钱钟书先生去世后,也有不少学者这样评价钱先生,钱钟书的夫人杨降看透了这种评价背后的真实意图,遂以极其委婉的方式作出回应,她说:“钱钟书绝对不敢以大师自居,从不厕身大师之列,不开宗立派,不传授弟子。”杨降先生的这种做法才是真正地维护一代学问家的名誉。如果从维护老师名誉的角度出发,当效法杨降,而不是用大话吓唬人。过誉之词往往取得相反的效果,因为它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唯亲为大。

  著名人士去世,常常引发对其人及作品的评论热潮,这是惯常的现象。有行家预测,启功先生去世,很可能引起他的书画作品新一轮升值。自然,对启功先生的作品进行权威评论的理想人选莫过于他的亲传弟子。中国自古就注重“拜名师”的后期效果,至今我们常看到“章太炎弟子”、“师从王国维”、“某大师的关门弟子”等之类的简介。这种介绍预先假定了当事人不容置疑的师承权威,从而赋予以弟子身份出现的言说者无与伦比的震慑力量。在武侠小说里,如果一个人报出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的弟子,不出手就能吓倒一大片。同理,把自己的老师说成是“五百年难出一位”的“大师”,言的虽是师,其中不乏敬师的情感因素,意却在为自己的身份增添砝码,获得震慑力量,进而树立权威形象。

  在文化界,多么高明的专家也很难给“大师”“泰斗”划定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远不像棋类比赛那样自如地进行封号。文化界似乎需要经过一个历史过程,才能形成对“大师”或“泰斗”的认同,它是人们自发给予的,举世公认的,没有行政命令或其他团体组织的参与。比如,我们说黑格尔是大师,几乎无人反对,说王国维是国学大师,也没有多少异议;当称钱钟书是大师时,有人著文明确反对,称季羡林为国学大师时,反对者更多。个中原因,我以为还是由于缺少历史的涵咏过程。启功先生刚刚过世,生前为名所累,身后也决不会接受过誉的封号,他所说的“身与名,一齐臭”就是最好的证明。真正发扬先生的治学精神,继承先生的宝贵遗产,首先应该牢记先生生前一贯的谦逊、朴实之风,而不是大发“五百年难出一个”等等之类不着边际的妄语。(稿源:红网)(作者:宋涛)(编辑:耿红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