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自杀干预热线开通两年 第18次占线误了求助者性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2:18 北京娱乐信报

  

自杀干预热线开通两年第18次占线误了求助者性命

  中心接听人员正在接听求助热线。信报记者张越/摄

  核心关注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开设的国内首条自杀干预热线8008101117开通已两年,有近20万人次拨打热线,但实际接听率只有10%,主要原因就是接线员数量太少和遭遇资金困难。

  前天,本报在中心采访时得知,一位北京女士拨打18次热线,第17次才接通,告诉工作人员打算自杀,工作人员在联系其丈夫的过程中,该女士打来第18次电话,但占线没有接通,这位女士随后自杀。

  现状:

  每天近千人拨打热线

  北京求助人士占18.6%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行政主管王亚新向记者介绍:热线开通两年多以来,每天拨打热线的人数都在500到800个,高峰时每天会超过1000多个电话。北京地区拨打该热线的人数占到了18.6%。

  中心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死亡,至少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中心宣传主任张晓丽介绍,目前中心并没有对北京的自杀人数进行专门统计。

  现场:

  描述自杀悲惨场面

  打消对方自杀念头

  “你高考落榜了?”

  “嗯,嗯……你觉得对不起每天为你辛劳的父母。”

  “那你现在怎么想的呢?能跟我说说吗?”

  “你是否想过你这样做父母会很伤心的。我说你很爱他们,为了他们你也要坚强一点。”

  ……

  由于热线的全部内容是保密的,记者只能从接线员的言语中听到一部分。

  王亚新介绍,有时打电话求助的人要马上自杀。“我们首先要确定他现在的状态,是不是有人在他身边提供帮助。我们会倾听他的讲述,有时甚至会描述一下死亡的过程和状态,比如,你要是自杀,会见到很多血,你的面部和肢体会变形,剧烈的疼痛会折磨你,看到你的人会很恐惧,亲人也会很痛苦……这样一些人可能为了形象或亲情而暂时放弃,这样我们就有了时机。”经过接线员的工作,99%的人自杀念头和抑郁情绪会减缓。

  据介绍,每个来电平均接听时间为18.5分钟,有8%的来电持续时间超过一个小时。

  困境:

  接听率仅一成

  错失挽救良机

  该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告诉记者,热线自开通以来,高峰时自动来电记录显示每天会超过1000多个电话,但我们只能接听大约10%的来电。由于接听率低,一些求助者拨打2或3次之后就放弃了,中心就有可能失去挽救生命的大好时机。

  他举例说,一位北京地区的女士给热线打了18次电话。在拨打第17次时电话终于没有占线被接通,说自己已经写好遗书,准备马上自杀;我们让其安静下来并打算联系她的丈夫让他来帮助她;在我们试图与其丈夫联系的过程中,她再次打来电话但由于占线没有打通;我们最后找到了她丈夫时,可她已经自杀死亡。

  原因:

  接线人员太少

  遭遇资金瓶颈

  热线接听率低首要原因是缺少接听热线的专业人员。目前,接听员只有17名,分成两组24小时上班,但这远远不能适应每天近千人的求助。2004年起,中心已向社会开始招收接线员,标准主要是具有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学习经历和实践的人。当时报名的有50人,但第一次面试就减少一半,后来经过培训、实习,留下来的只有8个人。

  其次是资金困难。该中心宣传科的张晓丽主任介绍,800号码的电话费每月是2万至3万元,再加上员工工资、设备更新和维护费用、培训和督导费用等等,中心每年在热线上的开支大约是100多万。由于有巨大的资金压力,每天只能开通两到三部电话。

  张晓丽主任说,虽然每年这部分费用由政府和卫生部门支付,但每年先从中心上级机构回龙观医院账面上垫付,也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前景:

  两年内开至12条热线

  热线号码计划成三位

  据介绍,中心计划在2007年年底,将危机干预热线扩充至12条,每天24小时开通,并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队伍”,计划与当地公安部门配合,增加精神科医生在内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进一步培训专业人员如何进行现场干预,增添交通工具和休息场地以保证24小时值班的快速反应队伍能够顺利到达危机现常

  另外,张晓丽主任介绍?熏“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在不远的将来,求助者只要拨打一个国家认可的三位数号码立即获得高质量的免费心理卫生服务。

  ■相关链接

  自杀常见的征兆

  费立鹏主任介绍,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如下征兆:

  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信报记者刘圆圆孙金凤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