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部恋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5: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西部恋歌(图)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部分将赴西部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校门前合影。

  本报记者 田豆豆摄

  本报记者 田豆豆 刘天亮 汪志球

  7月14日,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生主动到西部就业,乌鲁木齐市市长雪克莱提·扎克尔高兴地说:“年轻的大学生投身西部建设大有可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许多地方还没有详勘过,十分需要这方面人才。同时,这也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迅速成长为祖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子有着服务西部的优良传统。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每年超过200人,今年又有273名毕业生陆续奔赴西部。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扎根西部、奉献西部、建功西部,在那里谱写了一曲曲豪迈动人的“西部恋歌”。

  无悔的选择带来无悔的人生

  今年6月底,地质大学2005届毕业生陈亮告诉记者:“我已签约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到西部去是我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西部的现状和发展机遇,校友们在西部大开发中建功立业的故事,经学校广泛宣传,已经在学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择业时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贵州省地矿局117地质大队副大队长王成相,如今是贵州省8位国家矿山监督员之一、5位全国矿业权评估师之一。谈到在西部创业的经历,王成相说:“只有无悔的选择,才有无悔的人生。”

  选择,是踏上西部的第一步。选择西部,意味着选择了艰苦,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沉甸甸的责任。

  长庆石油勘探局钻井国际工程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师梁,1996年从地质大学毕业后来到长庆石油勘探局钻井处工作。他回忆说:“当时,一方面很难适应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由原来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变成一线工人,整天面对着荒凉的山,四周没有人烟,自身心理状态一时难以调整过来。”面对困难,师梁坚持了下来,排除杂念一心钻研业务。问他为何能如此,他只说了四个字:“心中有梦。”

  是什么“梦”让这些西部建设者甘愿吃苦、甘愿奉献?地质大学毕业生、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404厂质检科科长李丰龙的答案是:“刚毕业的时候,了解到那些去沿海城市的同学工作条件好、工资高,心里不平衡。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见多了在核工业企业工作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前辈,听多了他们的事迹,我的心平静下来了。我明白了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祖国和祖国的核工业事业。尽管环境艰苦,但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无怨无悔。”就这样,李丰龙和这里的建设者们一起,在茫茫戈壁中忍受寂寞、忍受封闭,为发展我国核工业而埋头苦干,默默奉献。

  地质大学1991届毕业生况顺达现已成为贵州省地矿局6名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之一。深圳某公司曾开出高薪想把他挖走,但他谢绝了。况顺达说:“人与人的追求不同,有的是为了金钱,有的是为了事业,我看重后者。”

  责任和事业,是地质大学毕业生选择西部的最重砝码。今年6月底,记者采访了十多位该校志愿去西部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有着两个共同的理由:相信我们在西部一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西部比较落后的状况。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西部地区的工作、生活环境已大为改善,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李丰龙所在的企业厂区如今已是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塔克拉玛干沙漠旁的石油之城———库尔勒市秀美堪比江南水乡。塔里木油气公司员工、地质大学2002届毕业生郭华清说:“先前与单位签就业协议时,家人一致反对,他们都以为西部既干旱缺水又贫困落后,可自从看到我寄回去的照片,他们都成了鼓励周围学生到塔里木就业的‘说客’。”2003年暑假,参加学校组织的“地大学子西进工程”参观考察西部时,地质大学2000级学生申永江说:“西部的独特魅力,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惟有汗水才能换来甜蜜

  200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织的“地大学子西进工程”给同学们带回了重要的就业信息:西部地区正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需要石油、地质、工程、物探、机电、外语、管理、营销、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仅云南省地矿局信息中心一年就有4000万元的项目,还有许多项目因人手不够只能暂时放弃。该校2003年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西部工作的地质大学毕业生中认为专业对口或相关的占93%,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或一般发挥的达100%,在单位处于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地位的达80%;工作一般满意和满意的达100%。

  肖胜祥1991年毕业于地质大学探矿工程系掘进专业,刚分配到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就成了“香饽饽”。1993年,大队下属的马头滩金矿选厂决定从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这是该大队首次进行地下开采,肖胜祥就被委以技术员的重任。由于井下出水量大,采取传统的掘进方法屡遭失败。肖胜祥亲自带班下井一个多月,白天在井下打炮眼、装炸药、排石料,晚上又挑灯夜战,忍着耳朵被震得隆隆作响的痛苦、手被震肿握不住笔的艰难,坚持检查和整理资料,研究和设计第二天的施工方案。就这样边做边学边改,硬是摸索出了一套掘进工艺参数,为按期完成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后几年内,他多次根据实际改进采掘方案,提高了马头滩金矿、石英滩金矿等的采掘效率。

  地质大学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地层古生物和油气勘探领域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师本,从鱼米之乡的江汉油田“跳槽”到了自然条件恶劣的塔里木油田。2002年退休后,他作为返聘人员继续为塔里木油气勘探事业服务。对于西部工作之苦,他深有体会。在头一个3年里他参加野外工作180天。一次采集化石时,他从5米多高的陡崖上摔下来,幸亏摔在小片砂地上才有惊无险。等飘在空中的草帽一落地,他就重新戴上去采集化石了。张师本说:“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巴楚地区地层古生物研究室工作,是我最值得回忆的专业工作经历,我由此深深爱上了塔里木,希望能继续为这里的油气勘探做贡献。”张师本先后主持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下属地层专题研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北方油气区侏罗系”和“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北方油气区石炭—二叠系划分对比、古环境研究及含油气远景评价”等研究课题,在精确确定含油气层的时代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所建立的地层层序已在业内广泛应用。张师本说:“我是塔里木油气勘探大军中的一员,我为油气勘探的不断发现和突破感到欢欣鼓舞,也为自己的地层古生物学专业知识能为油气勘探服务感到十分自豪。”

  到西部工作的大学生人生轨迹并不都是一帆风顺。1989年,马文英从地质大学煤田地质勘探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乌鲁木齐矿务局———一个当时人人羡慕的国有大型企业。但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新疆煤炭资源供大于求,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她和男职工一样下井测量、调查,每月下井20天左右。由于踏实肯干,1993年她被调到党委办公室工作,从头学起。2001年至2003年,她连续3年被评为新矿集团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马文英说:“人生的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一生都是晴天,惟有汗水才能换来甜蜜。”

  西部建设创造着独特的快乐

  西部,被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走进西部、融入西部的建设者们却在这里抒写着独特的快乐哲学。

  怀着建设家乡、改变西部面貌的信念,1989年,赵震海从地质大学毕业后回到贵州,如今他已是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执法局局长。10多年来,赵震海平均每年有1/3时间“泡”在矿山和基层,平均3个月就穿坏一双皮鞋。女儿上幼儿园后,他几乎没有接送过。一次抽空去接女儿,刚把女儿抱到楼梯口,老师就从后面追上来拦住,等弄清他真是孩子父亲时才“放人”。虽然对家人深感内疚,但赵震海更以工作为荣:“我甘心把一生献给这方水土,能看到家乡经济加快发展是我最大的快乐。”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高级工程师李金锋对在西部工作的“苦与乐”有着另一种领悟:“地质勘探是艰苦的代名词,可每当我们挥汗爬到那高高的山顶,在蓝蓝的天空下俯瞰群山……那种悠然与豪情,别处怎么体会得到?‘山高人为峰’啊!……其实工作也是一种习惯,同事们每到春暖花开时就坐不住了,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烦’。我们已经‘野’惯了,经不住办公室里的束缚。”

  西部虽没有小桥流水的秀美,却有着苍凉雄浑的风光;高山戈壁看似贫瘠,大地之下却蕴藏着宝藏。西部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不论他们来自何方,终究会深深地爱上这片热土———一代代中国地质大学学子接力唱响的西部恋歌,正越来越强烈地向人们传递着这一信息。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20日 第八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