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半年生产总值首次破千亿,经济平稳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7:17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记者施勇君 张希) 上半年,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运行态势如何?昨天,我市就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统计分析认为,上半年,我市经济继续在高平台上平稳发展。市场规模扩大,投资步伐稳健,富民进程加快,工农业生产好于去年,国民经济继续延续近年来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经济总量和地方财力实现新跨越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亮点凸现,其中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和地方财力的新跨越。据测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140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6%;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46.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经济增长的平稳成为显著特征——经济增长在时段上没有出现大的起伏,而是稳中有升。在生产和消费的推动下,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速比一季度上升了0.9个百分点。解读(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夏德智,下同):2000年,我市曾为全年生产总值跨上千亿元的台阶而欢欣鼓舞,现在半年就超越千亿元。这表明我市经济健康发展中显现出快速增长的特征。此外,财力得到新提高,预示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居首

  经济增长推进了富民的进程,一个多年同期少有的局面出现: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大大高于生产总值的增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12.63元,同比增长27.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488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在长三角城市、省内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均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居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以60%和70%以上的增幅拉动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工薪收入同比增幅也超过30%。解读: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位运行,得益于政策效应的释放。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富民列入中心工作,出台了73项富民优先等政策措施。工资及补贴大幅增长、经营性收入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提升、出租房收入等财产性收入增长,成为居民总收入增长的四大动力。

  三股力量强劲拉动经济增长

  生产的发展、需求的扩大、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上半年经济增长拉动最为强劲的三股力量。一产、二产、三产均出现了较快增长势头,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中,第二产业充当了主力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三分之二,继续保持首位。第三产业今年杀出“黑马”,不再是商贸流通业“一马当先”,占三产比重30%以上的其他服务业的增加值增幅达到13%,对整个三产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和稳定作用。消费、出口、投资三大需求呈现同向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消费,一改过去“慢走”步伐,增速为近7年来同期最快,同比增长达到19.4%。三大需求相互促进,形成了需求型经济增长的格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活力。上半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超过36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0%。个私经济发展的加快是民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的私营企业增加值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目前全市的零售额有一半以上由个私经济完成。解读:三股力量的强劲拉动,分别从三个方面体现了我市经济增长“基础扎实、结构合理、活力涌现”。南京的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其中需求型增长出现了南京历史上少有的均衡性。民营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表明南京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初显,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昨天新闻发布会分析上半年全市经济良好运行的同时,也通报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主要是: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增速不快,工业支柱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不同居民家庭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区域经济发展与先进城市仍然存在差距。展望全年,宏观调控的滞后影响所带来的外部环境中一些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应加以提防。下半年发展的总体判断是,外部环境有所趋紧,但健康发展仍是主流,全市经济总体上仍将在正常区间运行。解读:目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经济进一步提升的难度。这与目前全国的大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但只要审时度势,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驾驭能力,全市经济的整体运行格局就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主要指标将能够达到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编辑 丹妮)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