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聋哑儿“丢失”的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7:26 华商网-华商报

  7月19日,《南方都市报》的一则新闻像一根针,刺痛了有些荒芜但不容荒芜的悲悯博爱之情。

  这篇报道记述了湖北枣阳市特校在半年内,蹊跷地“丢失”了十几名聋哑儿。尽管有些孩子已经被警方找回,可整个事件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枣阳聋哑儿蹊跷的“丢失”事件,正隐隐现出一些蛛丝马迹,而线索的另一段则牵引着一个关于中国聋哑人生存窘况的社会

现象,让我们的社会感到阵痛。

  “枣阳聋哑儿‘丢失’事件”最令人关注和忧虑之处在于:无论是孩子的自述还是警方的调查或者坊间的传说,都不约而同地表明这些聋哑儿的“集体丢失”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而这只“无形的手”很可能将把这些聋哑儿带到一条“靠犯罪来实现美好生活”的歧途。如果抛开个人情感因素理性面对,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已经无情地摆在我们面前:聋哑人犯罪呈现一种上升趋势,而且有低龄化、集体化、职业化等发展态势。

  作为一国之公民,享受“不虞匮乏的自由”和平等公正的权利是天经地义的,不应有所区别。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聋哑人,尤其是聋哑儿,由于生理上的某种缺陷而无法和正常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包括每一个正常公民,更应该在制度救济、政策倾斜、爱心投入等方面给予“优惠”,以这种优惠来弥补他们的不足,使得公正得以实现。可是,作为弱势群体的聋哑人,在现实中所享受到的“优惠”却远远不能补偿他们的劣势。

  所以,我们有必要温习一下英国诗人约翰·多思诗句里的一个哲理:“没有人是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的确,对任何一个群体的漠视,必将有一天让我们所有人付出代价,包括人的精神的沦落。

  “枣阳聋哑儿‘丢失’事件”没有画上句号,而我们的思考更没有画上句号。我国现有2057万听力言语残疾人,面对他们,每个人得做点什么,不要让聋哑孩子再蹊跷的“丢失”,而应让他们都能找到一个身心都可寄托的快乐家园。(见六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