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风险投资对中国奶业是福是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9:00 南方日报

  受奶源等问题困扰的中国乳业发展进入了十字路口,外资乳品企业纷纷撤出中国市场,然而国际投资企业却对中国乳品企业看好。昨日记者获悉,完达山乳业公司与英国RichKeen 公司及统一中国投资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共认购“完达山”50%股权,认购总金额达1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向沈阳辉山乳业注入巨资的国际银团,也开始为其在香港的上市作准备。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乳品行业虽然经过了爆炸式的增长但远没有进入饱和期,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相对于国际饱和的乳品市场而言,投资中国乳品行业所付出的代价相对低很多,而得到的收益却很高,“蒙牛模式”的巨大成功给国际风险投资以良好的示范作用。

  低价值高回报吸引风险投资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乳品企业在国际上处于劣势地位,但国际乳品市场基本饱和,目前中国乳业处于“诸侯割据”的局面,全国性的品牌除了伊利、蒙牛、光明等外,其他基本是地方品牌。按照常规发展,乳品行业还需要有更多的全国性品牌,而那些地方品牌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对奶源和市场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不足。而国际风险投资的介入,恰恰给了他们一个做大的平台。

  尽管中国奶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国际风险投资更看中的是中国乳品企业的低价值所带来的高回报。有关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乳业市场增长速度很快,行业的不规范使进入门槛很低,加上中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吸引,使国际投资企业将中国奶业看作为资本实现裂变的淘金宝地。

  该人士还表示,这些投资企业和摩根士丹利进入蒙牛一样,都是风险投资,而不是战略投资。他们更看中的是资本的高回报,而不是产业稳定的增长空间。因此这些国际投资企业进入以后都要进行一场“豪赌”,那就是境外上市,然后通过将抛售股票以获得高额回报。

  进入最多3年赚一把就走

  尽管国际投资者纷纷效仿“蒙牛模式”企图在中国奶业身上大赚一把,但业内人士担心的是他们的加入将会给乳品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业内人士人为,国际风险资本的进入,会从资本市场的运作上改变中国乳业的格局。中小奶企如果没有很强的资金后盾,将面临出局的境地,而大企业同样面临着实力的较量。这些压力反过来逼迫中小企业努力寻找资金外援。

  但不能忽视的是,风险投资操作一个奶业项目的时间基本是3年。其中,准备上市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年,而上市1年后迅速撤出。期间,这些风险投资企业会和国际同行联系,由于上市前这些乳品企业的信息都是不公开的,一般没有国际战略投资企业敢“接手”,而通过风险投资的包装运作和上市,使信息公开化,为其寻找战略投资者打下基础。

  尽管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制约乳品行业发展是奶源问题,但是他们认为“资本挤不出奶”,原因是遗传性状决定了无论资本进入多么迅猛,原料奶供给的增长都有一个限度;同时,资金从进入到产能增加需要一个过程,尽管液态奶加工线可以在短短几个月建成,但上游奶源基地的建设和良种培育起码需要3到5年时间。

  业内人士认为,运用好风险投资这把“双刃剑”,在做到双赢的同时,使企业迅速壮大,是急于寻找外援的乳品企业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本报记者 高素英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