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做对历史负责的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9:02 解放日报

  一部《西行漫记》,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红色根据地的真实情况,看到了中国光明和未来的希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一句“我热爱中国”的临终遗言,表达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深深的眷恋。

  他,就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第一个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新中国成立后,他三次访华,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长时间会面与采访,为恢复

、改善、发展中美关系起了重要的中介、沟通和促进作用。

  昨天是斯诺诞辰百年纪念日。市对外协、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市记协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行纪念会,缅怀学习这位国际友人的可贵精神和优秀作风。

  一段电视纪录片《斯诺》把与会者的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20世纪上半叶:1928年秋,斯诺漂洋过海,踏上了中华大地,第一站便是上海。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工作期间,斯诺与宋庆龄、鲁迅相识并结下了浓厚的友谊。1936年,在宋庆龄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和安排下,斯诺进入陕北,成为第一个前往苏区采访的外国记者。斯诺向全世界详细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在陕北期间,斯诺以真诚的感情、朴实的文笔,写下了震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1938年该书中译本取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对我国进步青年产生了广泛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志。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与会不少记者谈到,缅怀斯诺应该学习斯诺,做对历史负责的记者。大家谈到,斯诺在中国期间,没有采写嘲讽中国愚昧之类的文章来取悦西方人,而是采写那些严肃题材,以寻求事实真相为己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黄瑚说,虚假新闻至今仍是一个难治的痼疾,整治虚假新闻,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刻不容缓。青年记者代表、本报记者刘颖在发言时指出,生活环境正变得越来越舒适,工作条件正变得越来越现代,但不少年轻人对“吃苦”的承受能力却反而变得脆弱了。一切成功的作品都诞生在火热的现场,青年记者要学习斯诺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的采访作风,写出无愧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好新闻。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周慕尧参加了昨天的纪念会。

  本报记者 方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