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我个家,哪怕只有两个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0:04 南方都市报

  给我个家,哪怕只有两个月

  16名孤儿等待暑期助养,企盼过个正常家庭孩子的快乐暑假

  他们想有个家

  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没有漂亮衣服,没有可心的玩具,没有冰淇淋可乐与麦当劳,没有打球游泳快乐尖叫的经历,更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点滴温馨关爱。闷热的假期又开始了,黄石小学却有16名孩子呆在空荡荡的校园里,他们是市福利院寄托在黄石小学的孩子。孩子们心底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哪怕体会幸福的时间很短很短,只是一个暑假。

  本报今起将推出连续报道,并同时开通热线87388888,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条件合适的家庭,在暑假接纳这群孩子,让他们在校园之外,也能享受正常家庭孩子的家庭温暖。

  7月10日,闷热的下午,白云区泽德中学顶楼一间学生公寓里,11岁的越小岚坐在小板凳上,以床做书桌,在写暑假作业。

  暑假从7月8日开始,才两天的时间,小岚已将一本厚厚的暑假作业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部分,都是不会做的题。读小学二年级的番乔莉拿着自己的暑假作业来问小岚,说有一道题她不会做:请写一张留言,告诉家长自己今天会晚点回家。

  无论是番乔莉还是越小岚都不具备这样的经验,作为广州市福利院寄养在信孚教育集团的孩子,他们基本上很少能自由外出。日常生活就是学校、宿舍两点一线。虽说放暑假了,但他们也只能困守在小小的泽德中学校园里,除了看电视,几乎没有其它娱乐活动。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下棋、看肥皂剧、折纸船,或者只是在吃饭时间里,楼上楼下一阵疯跑,他们也还是会笑得很开心。“穿上校服,他们跟其它正常孩子的差别已经不大了。”泽德中学校长陈锴看着这17名假期仍羁留在校园的孩子们,话语中既透着欣慰,又带着几分着急和无奈:“连老师们都放假了,实在没办法,就只好让他们重新回福利院了。”

  校园里来了群新伙伴

  去年,市民政局将20个孩子送到泽德中学,他们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没有父母,没有家

  陈校长记得很清楚,这群孩子是去年8月31日,由市民政局统一送到学校来的。这批一起踏进校园的孩子,一共20名,其中13个女孩,7个男孩,都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正值学龄期的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8岁。他们健康、聪明,唯一与校园里其它孩子不同的是: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

  他们都是在福利院长大的。记忆中,很多童年的小伙伴,陆陆续续地被福利院外的养父母们领走,但他们却迟迟没有人来带走他们。到了上学年龄,有的甚至早就过了上小学的年龄,福利院就集中将这群健康的孩子,分别送往市内一些小学寄读,让他们跟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希望他们以后也能正常融入社会。

  孩子们如今见到生人时,大多已能开开心心地与人交流,有时甚至一点也不胆怯地说出自己想要小兔收音机、钢笔、墨水、布娃娃、出去逛公园、打游戏等一串串愿望。但在他们内心,其实都藏着一段不愿提及的往事。

  10岁的越士明长得眉清目秀,五六年前,他被父亲,一个四川来广州打工的男人,遗弃在火车站广场,最后被好心人送到了广州市福利院。他说他到现在还记得四川老家的地址,至于父亲,越士明说:“我恨他。”说这句话时,他脸上笑笑的,没有忿恨。

  入校之后的幸福时光

  孩子们入校后得到了“特殊照顾”:饮食起居有专人照看,还有老师做起了代父母

  从福利院到学校,对这群孩子而言,绝对是一种幸福。

  平时,每天早上,这20个来自福利院的孩子,吃完早餐就集体坐校车,到距福利院并不远的黄石小学读书,下午再返回泽德中学住宿。每天还有两个专门的生活老师负责照顾这群孩子的饮食起居。

  毕竟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进学校寄宿不久,这群孩子很快就得到了一些“特殊照顾”:学校首先让同班小朋友跟他们结对子做朋友,同时还让学校男女老师搭配,充当他们的代父母,以便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尽可能给他们爱与指导。

  泽德中学的很多老师课外都独自带过这群孩子,或带他们逛花市,或带他们回家去住。节假日时,老师还会买些小礼物送给这些孩子;换季时,则会主动给孩子们添件衣服或鞋子。

  20个孩子=800个孩子

  孩子们身上有些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老师为其所耗心力丝毫不亚于教育800个学生

  入住校园后,这群来自福利院的孩子很快就熟悉了学校环境。但老师们却开始发觉,这群孩子身上还是有一些行为偏差,比如小偷小摸、不注意卫生、不太懂得尊重人等。

  具体负责这群孩子生活教育的陈校长,对此体会深刻。在带记者参观孩子们的宿舍时,陈校长形容:这20个孩子带来的管理压力,毫不夸张地说,跟我们中学的800个孩子相比不相上下,算一半一半。他称,为了纠正孩子们身上一些不良行为,学校老师经常被搞得“焦头烂额”、“操心死了”。

  小偷小摸,手脚不干净,是这群孩子来到学校后最初三个月里,老师们最头疼的事。老师们将最调皮的几个孩子叫到办公室,教育他们偷东西是不对的。但其中一个孩子反驳:“这不是偷,是拿。在福利院谁没偷过?”

  经过多次教育,这群孩子现在几乎再没人毛手毛脚“拿”东西了。他们中间年纪最大的越小翠,甚至已经开始存钱,她把每月15元的零花钱一分不差地存起来,如今,她的存折上已经有几百块钱了。

  “家”是所有孩子的愿望

  今年“六一”老师发了张调查表,孩子们在愿望一栏无一例外地写下:希望有一个家

  “这群孩子刚来的时候,有三个问题”,信孚集团董事长信力建说,“一是胆怯,不自信,不与人交往;二是任性、脆弱、接受不了批评,还有些孩子行为方面有偏差,比如有偷窃行为等等。”我们差点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三个月过后,这群来自福利院的孩子明显出现变化,变得听话懂事,而学习则特别认真。

  今年六一儿童节,老师给这群孩子发了一份调查表,要求他们填上自己的爱好和心愿。除去年已被一对外国夫妇领养走的越穗文外,其余19个孩子在愿望一栏,无一例外地写下:希望有一个家。

  由于各种各样的生活原因,他们没有家,所以他们心底最渴望的也就是家的温暖与关爱。如果有人留心一下,会发现他们的姓其实也大有讲究。学校介绍,他们名字都是福利院取的,姓则按照被送来的区域进行命名,比如番禺区送来的孩子姓番,增城区送来的孩子姓增,荔湾区送来的孩子姓荔,芳村区送来的孩子姓芳等。而黄石小学这20个孩子中,姓越的孩子就有13个。

  在孩子们的心里,能被前来助养儿童的“爸爸妈妈”看上,带回家或者只是领出去玩一回,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这种机会实在是微乎其微。因为自从去年这20名孩子入住学校后,目前,仅有3人尚有亲戚可走,假期前一人被领走,剩下16名儿童则都只能困在校园,等待度过这个漫长无聊的假期。听说可能会有“爸爸妈妈”来接他们“回家”,好多孩子都流露出期待的神情,越平平和年龄最小的芳俏妙还专门洗了澡,换上自己最喜欢的裙子。

  “我们这里好闷啊,好像坐牢一样。”早熟的越宁宁毫不掩饰自己对目前生活的厌倦。他想出去玩,但他不知道广州有什么地方好玩。平常坐校车上下学时,虽然也曾透过车窗玻璃看到过街道、车流和匆忙的人群,但这个城市实际上对他们依然陌生。动物园、儿童乐园等普通孩子常去的地方,在他们眼里,却都似乎遥不可及。曾经去吃过一顿麦当劳的经历,就被陈丽娟拿来在小伙伴中间炫耀了好久。

  “过惯了集体生活的孩子,很容易没有自我观念”,信力建认为,这群孩子只要不自闭,肯与外界接触,对他们的教育就算成功了一步。如果能够有条件合适的家庭,在暑假里接纳他们,让他们在校园之外,也能享受正常孩子的家庭温暖,这对他们的性格成长将大有好处。

  助养启事

  也许只是一次寻常晚餐,一次公园里的散步,或者只是在夜晚轻轻帮他们扯上被角,对于这群健康可爱却没有父母没有家的孩子来说,都将是一份爱的永藏记忆。

  现寄宿在信孚教育集团的16名孤儿,企盼这个暑假也能同其他孩子一样,感受一回家的温暖。

  助养家庭要求:父母有正常工作,固定居所,有经济承受能力,最好是书香门第、有爱心、有教养的人家。信孚集团将为这些家庭提供教育孩子的指导。

  联系电话:34025620 34025610

  联系人:孙小姐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杨晓红 王瑾 实习生 陈诗哲 姜和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赵琰

  图:

  孩子们最喜欢在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

  他们的开心笑脸背后各自隐藏着一段不愿提及的往事。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