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哥哥”成绝响 “小倩”余旧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0:14 新京报

  1987年徐克、程小东合作《倩女幽魂》,开创鬼怪片新潮流

  一部《倩女幽魂》有许多个故事供后人凭吊。它代表了徐克的黄金时代,天才的想像力和市场的口味难得相遇,徐记“电影工作室”就此成为一个品牌。它是资深武指程小东走上前台的一个照面,尽管程氏之前已经执导过《生死决》等电影,但是《倩女幽魂》让他的导演才华广为世人所知。不过最让人难忘的,当然是那一对靓人儿。当年小倩对宁采臣喊的

一声“哥哥”言犹在耳,这个世界却已物是人非。张国荣走了,王祖贤退了,影迷的魂儿丢了。

  

“哥哥”成绝响 “小倩”余旧梦

  《倩女幽魂》的美就美在张国荣的眼角,王祖贤的眉梢。

  

“哥哥”成绝响 “小倩”余旧梦

  《倩女》红透日本,在东京首映式上,张王两人合影中的神情如今让人唏嘘。

  “拍古装电影,简直是找死氨

  六十年代,徐克尚且是十几岁的少年郎,而且正痴迷于绘画,那时进入他视野的电影便包括一部名为《倩女幽魂》的电影,这部在当年被奉为经典的鬼片改编自清朝文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第一部进军戛纳的华语电影,导演是李翰祥。

  二十年之后,徐克找邵氏公司借到这部多年来一直想重温的电影,发现还有极大的空间供其发掘。他找到自己早年导演剧集《金刀情侠》时认识的武术指导程小东,对他说:“现在的电影没有表现男女之间浪漫的感情剧,我们来拍一个爱情故事。”

  不过,老板一开始并不支持:“电视上古装片那么多了,观众都腻了,你还要拍古装电影,简直是找死啊1徐克对他说:“这不是一个古装时装的问题,而是个心态问题,现在人们需要一种浪漫情感的东西,我觉得聊斋是一个可以好好利用的故事。”

  虽然在拍摄古龙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刀情侠》时,徐克还自称“当时一直处在一个思维很混乱的状态下,甚至还不知道武侠片需要武术指导。”但是,徐克所拍摄的这批武侠片已经体现出了他不拘一格的创作思想,他大胆、崭新的视觉营造,充满动感的影像与强烈的造型感,与胡金铨、张彻、张曾泽等导演的武侠片截然不同。

  赞美于鬼鞭挞于人

  《倩女幽魂》系列共有三部,分别为《倩女幽魂》、《倩女幽魂2人间道》、《倩女幽魂3道道道》,同样是徐克电影工作室出品的《英雄本色》、《黄飞鸿》、《笑傲江湖》都是第一集成功后马上开拍续集,而《倩女幽魂》则是过了三年之后,才有拍续集的计划。

  无论是《新蜀山剑侠》还是《倩女幽魂》都描述了一种人间、鬼域、妖界纠葛混杂、难解难分的关系,但是在人鬼的对立和对比中,徐克赞美于鬼,鞭挞于人。

  三集《倩女幽魂》所处的时代都是朝政混乱、民生困苦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惟有几位主人公满怀理想、充满热情及正义感。但他们却反被人斥为不切实际、傻里傻气。当记者问及徐克在《倩女幽魂》系列中对人物的分析设计时,徐克说:“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跟社会同流合污的人,他们常常被误会成不切实际,可是这些人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他们将来会对于整个历史的发展有作用。”

  有评论说徐克构建的是一幅乱世图景,一种悲观情调,对此他的回答是:“我的影片的确多以动乱时代为背景,《倩女幽魂》也是如此,可能这是我自己作为海外文化工作者心结的外露,也可能和香港近年来处于不安的状态有关。”

  带动鬼片风潮

  徐克专长旧瓶装新酒,让没看过老片的新世代观众和看过旧版的老观众都能重新体验新世代导演的影像诠释手法。他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电影特技,使得《倩女幽魂》从影片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极致。那时,《倩女幽魂》掀起了席卷东南亚、登陆日本的狂潮,日本人称徐克、程小东为“东方的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倩女幽魂》系列推出时,差不多已经是港片黄金年代的后期,大量的黑社会电影再也翻不出什么新意,《倩女幽魂》不仅创造了当年香港电影的票房神话,还掀起了一阵跟拍古装鬼片的风潮,不仅香港出现一堆武侠古装片,就连台湾也出现一些搞笑式的“倩女风格”作品,譬如《画中仙》、《射日》、《千年女妖》、《阴阳法王》等鬼片纷纷出笼。这些跟风之作无论在制作水准上,还是在票房成绩上都不能与《倩女幽魂》相提并论,但这种效应也多少延续了当时港片的辉煌。

  王祖贤———最大的受益者

  1987年以前的王祖贤,参演过钟镇涛导演的《杀妻二人组》、罗文导演的《义盖云天》,也在徐克导演的《打工皇帝》中出任过女主角,但这些电影过了两年就几乎无人知晓。

  一开始当王祖贤打电话自我推荐演小倩时,施南生(徐克的夫人、也是合作伙伴)以她不适合这个角色为由一口婉拒,但徐克和程小东还是找了王祖贤试妆,并当场拍板,使王祖贤由此一角走俏,成功地在港台娱乐圈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与张曼玉、钟楚红、关之琳并称90年代初香港影坛“四大名旦”。

  徐克与程小东一手打造了王祖贤的女鬼传奇,也让她几乎被女鬼的角色所桎梏,在此以后,王祖贤开始在更多的片子里饰演女鬼,依旧是害人———忏悔———得救的套路,但没有一部超过《倩女幽魂》。即使是胡金铨的告别之作《画皮》也终究因缺乏创意而沦于平庸,女鬼“小倩”大约自此成为绝响。

  ■人物

  

“哥哥”成绝响 “小倩”余旧梦

  程小东(1953-)导演。原名程冬儿,安徽寿县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东方戏剧学校,17岁任龙虎武师,20岁在电视台任武术指导。1979年开始演电影,并任电影武术指导。1982年后执导影片多部,其中《奇缘》、《笑傲江湖》先后获第6、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倩女幽魂》获第16届法国科幻国际电影节评判团特别奖。作品还有《生死决》、《秦俑》等。

  王祖贤(1967-)安徽宿县人,生于台北。中学时代开始演电影。主要作品有《再见七日情》、《倩女幽魂》、《城市猎人》、《青蛇》、《水浒传之英雄本色》等。

  ■“哥哥”的来历

  从1977年-1987年,张国荣从影已有10年之久,但他演出的大部分电影或者意识另类,或者过于商业,大多没有在现在的人的记忆中留下多大印象,惟一一个例外是1986年的《英雄本色》,而在那部影片里,闪光的显然是小马哥周润发,而张国荣则只是一个陪衬的愣头青。

  拍摄《倩女幽魂》时,张国荣虽然已经31岁,却仍然是延续其“青春正阳光”的形象。戏中张的古装扮相俊美至极,一时无人能出其右。张国荣“哥哥”的称呼就出于此片,影片中王祖贤饰的聂小倩如此称呼他,从此他的歌迷也开始这样改称他们的偶像。

  ■周边

  黄霑自述影片配乐创作

  我一听到徐克搞《倩女幽魂》,马上自动献身。我看过李翰祥的《倩女幽魂》,而音乐合成器那些电子组合刚刚面世,做声音无懈可击,能试验很多特技声音,鬼片做得怎诡秘都可以。但徐克说小东找了人,半年后我再问,仍然说已找了人,如是者问了三次都给拒绝了。

  我喜欢做的事情就会求人家来让我做,几乎不要钱都愿意。据说那人写了歌,但他们全不喜欢,便来找我。我着他们理好和行家的纠葛,便开始写,很愉快。

  记得张国荣唱的主题曲《人生路》,便是那年随他们初次到戛纳时写的,写好旋律填过词便马上获通过。《道》是跟徐克在回程飞机上,两个醉汉边呷酒边写的,歌词也一并写好,回来后觉得太长,删了些。

  最初本想找林子祥唱,但他在美国,找不到,再想到找藩梅生,但他去了北京医治脚伤,没办法下惟有自己唱。

  ■电影笔记

  美梦似路长

  记忆中的八十年代风起云涌呼啸而过,而给我留下最深刻记忆的,无疑是港台那边吹来的歌声和无数录像带上鲜活的画面,那些靡靡之音裹挟着不可抵挡之势侵袭了我们那一代少年。当我听到和看到张国荣穿着华丽的丝绒外套唱“人生路,美梦似路长……”时,已经是他在红馆开告别歌坛演唱会。彼时台下的观众跟着他一起合“啦啦啦”,将一首惆怅如少年心事的歌合成了欢快无比的大合唱,十几年后张国荣在上海开演唱会,合得最齐整响亮的仍然是这几声“啦啦啦”。时空似乎没有转变,在瞬间达到重合。或许,这是成长的真正意义。

  而我仍然记得《倩女幽魂》里最美的镜头,浴盆里的花瓣和躯体,几乎是史上将阴柔和美好结合最完美的一个例子,足以让你在盛夏午后窗帘紧闭的房间里心生丝丝凉意,如若再加上千年老妖无所不在的舌头,简直可以带来午睡时间的噩梦。

  当我如今重看《倩女幽魂》的修复版本时,仍然意识到能够在对特技毫无认识的八十年代看到如此令人惊心的画面,无异于一场视觉革命,那种震惊或许远胜于《指环王》带来的视听轰炸。那是徐克和程小东的愉快合作,《倩女幽魂》中动作的飘逸风格,直到现在仍然是程小东的招牌风格,而徐克倒已是几经变化,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在开创了鬼片潮流、黄飞鸿系列、东方不败系列之后,九十年代中期往后的徐克总有点大侠前路茫茫的意思,《青蛇》、《梁祝》灵气十足,但非主流视线难成气候;《蜀山传》回望当年的《新蜀山剑侠》,但却匠气多过侠气;《顺流逆流》十足精彩之作,市场反响却很一般,盖因气质西化,过于前卫。

  当年徐克拍《倩女幽魂》时,估计并没有那么多双眼睛注视着他,不像今天的《七剑》让人感觉到成败在此一举的巨大压力。出现在众多宣传场合的徐克双目仍然炯炯,两鬓却已斑白,仿如一位暮年的大侠,历经沧桑之后豪情依然不减。《七剑》的故事开始在七剑下天山时的齐心合力,如同徐克当年“奋斗七人坊”的同心协力,也有港片当时风生水起的气势,但据说七剑到后来分崩离析,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成分意味着徐克在电影的道路上与伙伴们的分道扬镳,有多少伤感代表着如今港片的凋零之势。

  《七剑》的结局和它最终能代表的意义我们还不知道,但此时除了对徐克一如既往的期待,我们又还能期待谁呢?《倩女幽魂》已经像一个少年的梦一般飘然远去,里面的偶像都在岁月里渐渐离我们而去,只有明亮的歌声仍然回荡在耳边。

  □表江

  采写/整理:本报记者刘晋锋

  学术顾问:陈山郝建陆弘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