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公众“话语暴力”倾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0:24 南方日报

  声音

  陶然

  作为文明人的一个符号,你我应该都是痛恨暴力的,我们不愿忍受别人的暴力,也在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下,不将暴力施于人。

  但是嘴巴是自己的,尤其在今日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话语暴力”演绎得越来越充分。没错,对深圳来说,这座城市几乎拥有“话语暴力”存在的所有条件——资讯的发达,思维的活跃,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不到网上去,你很难想象这座城市里有着这么多的愤怒与戾气,在网络世界的表达里,愤怒的话语就像匕首或者是子弹,想要穿透另外的个体。

  城管伤人案件上周在网络上的发展再次证明了这一点。笔者曾经一页页地翻开上千条的留言,不可否认,有一些网友的留言还是理性的,但是更多的人在这里把表达思想等同于谩骂,设定一个假想的敌人——在许多人的帖子里是公众形象确实不佳的城管部门,然后开始一种无需要负任何责任的谩骂,对于骂人者来说,这或许确实是一种痛快的历程,但是这背后的代价要整个社会集体付出,而事实证明,人们在认认真真地说谎,在义正辞严地施暴。

  我们都向往着言论自由,天性使然,所以我们痛恨言论不自由。网络的出现,曾让包括你我在内的许多人兴奋不已。那么,是什么样的东西在迫害这种自由呢?是的,刚性的管理规则是一个方面,但可能更多的是参加者对于“话语暴力”的迷恋。从整个社会机制来看,这破坏了更大范围内的游戏规则,这种伤是“内伤”,更加难以医治。

  每个人天生都怀有对权力的排斥心理,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初期,这种排斥心理尤为普遍,在对于公共权力未能妥善规范的今天,“话语暴力”的存在是合情的,但合情未必合理。理性的思考者,必然对话语暴力存有警惕,他们会做到至少两点:其一,允许别的声音存在;其二,抱着还原真相的心,如果暂时不能还原的,保持观望以及冷静的分析,而不会妄下结论。

  对于负责任的政府,很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定的机制来引导公众的话语表达,减少其中的“暴力”成分,减少话语施暴者的数量。对于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公众来说,在表达的时候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怀疑的精神应该是没有错的。至少我们没有证据证明,按照某一种习惯于施暴的话语的声音去改造这个城市,这座城市就一定比现在更加美好。

  “话语暴力”还不等同于思想暴力,前者应该还算后者的初级阶段,但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我们或许继续施暴,某一天大脑就会被施暴的理念占满,如果你相信自然循环的规则,那么,每一个人都在某日会可能成为被施暴者。所以,真的到了一个应该谨慎思考的时候了,至少我是这样,在下次网络留言的时候,我可以少要点快感,多要点责任感——或许你会对我说“你老了”,但我不这样认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